我国计划善用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科技,把护理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推动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SG”和“乐龄SG”计划。不过,科技不能取代医护人员,而是协助他们提升工作表现与效率。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四(7月24日)在国立大学医学组织(NUHS)的护士节庆祝活动上致辞时说,这是我国接下来几年待办医疗事项所要聚焦的关键方向之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上升。

王乙康说,最近有人问他,卫生部还会否推出更多类似健康SG、乐龄SG、茁长SG的全国医疗计划。

他回应说:“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已经通过这些全国计划,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因此,未来几年里,我们应当把它们好好落实,并做得更好。”

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他指出,这些全国计划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核心对策。接下来,我国将围绕几个重点方向推进,包括扩充医疗基础设施;深化并扩大健康SG、乐龄SG和茁长SG;善用科技;以及加强医护人力的培训与再培训。

延伸阅读

全国慈怀疗护见成效 更多病患回家走完人生路
全国慈怀疗护见成效 更多病患回家走完人生路
王乙康:医疗机构须以人为本善用AI应对挑战
王乙康:医疗机构须以人为本善用AI应对挑战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政府将在西部增建或翻新医院和综合诊疗所,以满足不断上升的医疗需求。

王乙康指出,当局已开始为新设施招募、培训和筹备护理人力。

他也向在场的护士致谢:“你们是真正撑起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为什么我一直这么说?因为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医疗基础设施,设施也只是空壳,无人运作。”

护士目前占我国专业医疗人力的一半以上。

至于在医疗领域善用科技的力量,王乙康指出,目前已有不少由下而上推动的良好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他说:“我们会审慎、明智地实施这些科技……科技不可能取代护士的工作,但它可以让你们的工作更高效、表现得更好,并以更高的生产力来完成工作。”

配合今年的护士节,国大医学组织聚焦展示护士如何通过科技提供更安全高效,且个人化的护理服务。

国立大学医院启用 人工智能跌倒风险评估工具

这包括即将于今年第三季,在国立大学医院正式启用的人工智能跌倒风险评估工具。

正在试用这个工具的国大医院护士长萧嫒勤指出,护士每天都得为好几名病患进行全面的跌倒风险评估,包括参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检验结果、诊断、行为问题、病史,以及药物等诸多信息。每名病患的评估时间需约10分钟。

人工智能工具则可自动整合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病患资料和数据,立即生成出跌倒风险分数。萧嫒勤说,护士只要输入关键数据,并通过临床判断生成的分数是否准确,过程在五分钟内就可完成。

“曾有护士初步评估病患的跌倒风险较低,但人工智能工具却显示出高风险。再次评估后发现,工具的判断更准确。这说明人工智能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识别被忽视的风险,提高病患安全。”

国立大学医院护士长萧嫒勤使用人工智能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后,评估每名病患的时间大幅缩短,从过去约10分钟降至不到五分钟。(唐家鸿摄)
国立大学医院护士长萧嫒勤使用人工智能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后,评估每名病患的时间大幅缩短,从过去约10分钟降至不到五分钟。(唐家鸿摄)

国大医院大部分住院病房也正在采用智能输液仪。护士只要扫描药物和输液仪,药量、药剂、病人信息等所有相关数据便会自动传给输液仪。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护理部助理主任杨惠清指出,护士以往须随身携带计算机,根据病患体重人工计算输液药量。这不仅耗时,也可能因人为计算失误,导致用药不准确。

国大医院高级实践护士沈佩珍说,仪器也可把输液数据实时回传电子病历系统,省去护士人工输入的程序。

亚历山大医院拟引入“虚拟护士”

正在翻新的亚历山大医院,也计划把更多科技辅助工具带入病房,包括引入“虚拟护士”的概念,让一名护士能同时远程监督多名病患的情况,并通过病床边的屏幕直接与病患沟通。

亚历山大医院高级专科护士白欣怡说,这可让护士无须守在病患床边,就能快速接触病患。若病患病情在晚上恶化,护士可通过视讯,迅速把情况升级给值班医生,在医生还没赶到病患身边,就能及时展开干预措施。

她说,科技的使用并不是要取代护士,而是让护士把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工作中,包括与病患交流,并实现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此外,“虚拟护士”概念使护理服务不再局限于病房,也让年长护士在幕后继续贡献经验,延长职业生涯,进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亚历山大医院高级专科护士白欣怡认为,在病房实施“虚拟护士”的概念,能加快对病患需求的反应速度,提升整体效率。(唐家鸿摄)
亚历山大医院高级专科护士白欣怡认为,在病房实施“虚拟护士”的概念,能加快对病患需求的反应速度,提升整体效率。(唐家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