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儿训练标准工作小组制定指南,帮助训犬师和狗主了解各类惩罚性训练器具和配备,以便他们在选择训练方式时采用更温和的方法。

国家发展部兼贸工部政务部长陈圣辉,星期六(7月26日)在淡滨尼林荫大道公园举行的宠物外出日活动上,为新出炉的狗儿惩罚性训练器具和配备指南主持推介。

新指南介绍了电子震动项圈、刺钉项圈等各类惩罚性工具,并说明使用这些工具的风险与缺点,同时建议更合适的训练方法。

电子震动项圈和刺钉项圈通过制造不适感,来阻止狗儿做出不适当的行为,但可能会让狗儿疼痛,以及产生恐惧和压力,更糟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狗儿行为问题可能恶化。

狗主和训犬师应了解使用惩罚性器具的风险,并选择以奖励为基础的正向训练方法,这类方法能够帮助建立人与狗儿之间的信任,让它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感到安全、自信。

延伸阅读

狗戴惩罚项圈有风险 本地成立小组教导科学训犬方法
狗戴惩罚项圈有风险 本地成立小组教导科学训犬方法
【早镜头】植入微晶片 毛孩子有“身份证”了
【早镜头】植入微晶片 毛孩子有“身份证”了

陈圣辉致辞时说,动物训练的最佳做法应以人道、尽量减少惩罚性的方式为优先,基本上应避免使用惩罚性训练器具,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并且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使用,或在专人监督下进行。

新加坡兽医协会会长张文汉告诉《联合早报》,无论是使用惩罚性训练器具,还是以拍打、呵斥等方式惩罚狗只,都会对它们造成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有些狗甚至可能因为害怕而不敢表达疼痛,这不仅影响它们的进食与饮水习惯,也会打乱日常行为作息。

他提到,网上销售的各类惩罚性训练器具数量不少,有些甚至已售出上百件。“有好多狗因此受到伤害。”

狗儿训练标准工作小组由国家公园局属下动物与兽医事务组,以及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共同成立,成员包括训犬师、兽医、动物福利团体和工作犬单位的代表,共同提高训犬行业的标准。

工作小组将继续研究不同的方法以提升训练标准,并根据公众和训犬行业的反馈,探讨针对狗儿训练器具的监管方案。

人们若虐待动物而抵触动物和鸟类法令,可被罚款最高1万5000元或监禁18个月,或两者兼施。

狗主林佩莹(27岁)受访说,自2021年开始养狗以来,会训练爱犬完成各种动作。她认为,这次推出的指南能为饲主提供参考,因为过度惩罚狗只不仅会带来负面影响,让它们产生恐惧感,也会使训练过程失去乐趣。

养了四只狗的蔡易成(45岁,生意人)指出,指南让人了解到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可以用更温和的方法去训练狗,尤其在日常忙碌时候,更没注意到这点。狗并不懂惩罚的含义,如果只是因为它们不配合就惩罚,其实毫无意义。

开办课程鼓励中学生了解犬类

另外,当局也会为中学生推出犬类行为与奖励式训练方法的宣导计划。

计划将于下周启动,专门帮助中学生了解犬类行为、学习多种训犬技巧,以及在动物康复中心参与实地操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