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的新政务官负责领导检讨经济策略的委员会,在政治观察员看来,不只是锻炼他们的能力,也体现政府培养下一代领导班子的用意,确保新加坡有人才持续引领国家前行。
领导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SERT)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星期一(8月4日)宣布,政府成立五个新的委员会,展开经济策略检讨,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蓝图,应对关税所带来的长期趋势变化,及确保我国经济能在全球保持竞争力。
五个委员会各由两名政务官共同领导。这10人当中,包括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梁振伟、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刘洁敏、人力部兼文社青部政务部长迪内希、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吴培铭,以及文社青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吴函燕。这六人今年才踏入政坛。
与吴培铭领导同个委员会的国防部政务部长朱倍庆,虽早在2015年当选国会议员,但也是今年大选后才出任政务官。
铄翼国际事务高级分析师穆斯塔法博士(Mustafa Izzuddi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安排多名新政务官领导这些委员会显然是一种试炼,看他们能否展现更高层次的领导力,检讨现有经济政策,并提出有利建议。
“经济是新加坡的命脉,保障国家的未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有良好就业机会,是政府最优先的任务。黄循财总理和颜金勇副总理必定对这批新政务官有足够信心,才会委以重任。”
穆斯塔法认为,这些新政务官的年纪相对较轻,政治跑道还很长,能持续推动落实委员会日后提出的建议,因此这项考验也不会是一时的,而是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人民行动党前议员张有福则指出,让新政务官挑起重任是个好做法,尤其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地缘政治环境中。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现在或未来可能不再适用,国家需要新的想法和建议。
他说,如果政务官必须等到在政治上资历够深、地位够高,他们的意见才会被采纳或付诸实践,那政府在应对挑战时,可能就不够灵活,反应也会跟不上变化。
学者:政府重视栽培接班人 新政务官挑重任延续此传统
长期关注本地政治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指出,政府一向重视栽培接班人,这次的安排就延续了这样的传统。
以国务资政李显龙为例,他1984年当选国会议员,隔年担任贸工部兼国防部政务部长时,就受委领导高层委员会,负责检讨我国的经济发展。
陈庆文认为,遴选哪些政务官出任委员会联合主席,关键在于他们能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以及能否从中获得成长。
“对于新加坡的政务官来说,了解经济课题是很重要的。担任委员会联合主席,让他们有机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穆斯塔法补充,黄总理和颜金勇在挑选人选时,显然不只考虑这些政务官目前所属的政府部门,更看重他们的过往经验和专业背景。
例如,领导科技与创新委员会的吴函燕,所属的文社青部和永续部,表面上与经济领域关系不大,但她曾任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也在数码部主管智慧国与人工智能政策,具备相关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