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张的主动脉量身定制“紧身衣”,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成功进行东南亚首起创新手术,降低病患血管爆裂的风险。

主动脉(aorta)是人体最大的血管,主要将含氧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指的是主动脉异常扩张肿大,导致主动脉血管壁变弱,血压一升高,血管就容易爆裂;一旦主动脉爆裂,致命率高达80%。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成人心脏外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维塔利(Vitaly A Sorokin)客座副教授,星期三(8月6日)在一场媒体介绍会上说,中心每年治疗约300名主动脉相关疾病患者,去年就有近30人因主动脉接近爆裂而必须开刀急救,包括进行更换手术,以及切除受损的主动脉,再以大小适宜的人造血管修复替换。

而今国大心脏中心采用的新技术,称为“个性化主动脉根部外部支持”(Personalised External Aortic Root Support,简称PEARS),则是根据个别病患的主动脉构造,3D打印出专属的网状支架。这种支架如量身打造的“紧身衣”般包覆在主动脉外,起到加固与稳定作用,防止血管壁进一步扩张及破裂。 

这种技术约20年前在英国研发,直至近10年随着CT扫描和3D打印的技术日益先进,才逐渐在国际医学界更广泛采用。然而,由于病患的心脏在手术过程中持续跳动,非常考验外科医生的执刀手法,海外就有手术失败的多个例子。

延伸阅读

心脏手术推“同日出院”选项 减少费用优化床位安排
心脏手术推“同日出院”选项 减少费用优化床位安排
国大心脏中心招募罕见心肌疾病患者 参与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
国大心脏中心招募罕见心肌疾病患者 参与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

维塔利带领团队做好全面准备,去年11月成功进行东南亚首起PEARS手术。

龙甫彬(56岁,退休)2004年被诊断患有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只有两个瓣膜叶片,而不是正常的三个。20年来,他一直通过服药和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但随着主动脉扩张,他去年11月须接受手术,更换主动脉瓣。

此外,手术团队也通过PEARS,加固瓣膜避免扩张。

龙甫彬恢复良好,术后一个星期出院,六个月内就能完全如常活动,包括打高尔夫球。

PEARS无需大规模置换血管 手术更短恢复更快

国大心脏中心至今共进行六起PEARS,病患年龄介于40岁到55岁,都恢复得很不错。维塔利说,PEARS不仅降低患者进行大规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时间也缩短一半。不过他也指出,PEARS较适用于主动脉扩张程度属低至中等的病患。

国大心脏中心心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卢婷婷客座副教授说,主动脉瘤初期阶段几乎毫无症状,病患往往只在例常体检时意外检验出来。但主动脉扩张情况一旦加剧,患者便会开始感到胸腔沉重跳痛,须立即求医。

她也提醒,主动脉瘤可遗传,有家族病史或亲属因不明心脏病情去世的公众,应及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