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工背井离乡挣钱养家,大多数做的是繁重的体力活,一旦病倒没有亲人在旁照护。印度客工卡尔蒂克在室友病倒后,每天在辛劳工作11个小时后为室友煮饭备药,持续将近一个月。
34岁的卡尔蒂克(Thangam Karthick)在本地打工已有10年,目前在裕廊岛从事石油与天然气设施的建造维护工作,一般从上午8时工作至晚上7时。去年9月,同宿舍的同乡潘迪言(Appau Pandiyan)动了阑尾炎手术后,卡尔蒂克几乎每天为他煮饭做菜,还帮他备药、扶他去冲凉。
卡尔蒂克的热心善举,受到客工援助组织“康侍”(Healthserve)的表扬。
康侍星期天(8月17日)在多方支持下,于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办午宴招待400多名客工,感谢他们为新加坡的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卡尔蒂克等六人和四个机构因对各领域的客工有各种突出表现而受表彰,他们对客工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心理压力疏导、义务导引等方面提供了各种帮助。
尚达曼总统和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为获奖者颁奖。
卡尔蒂克告诉《联合早报》,他和患病的室友以前在宿舍经常一同煮饭,室友接受手术后走动不便,他于是伸出援手,没想到会因此获奖。
他说:“我当年离开家乡到这里来打工,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在这样豪华的地方,和总统一起用餐……我感到非常骄傲。”
出席午宴的其他客工受访时都说,在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用餐,这是他们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
孟加拉客工萨基步(Hosen Sakib,26岁)在本地工作三年,他在孟加拉修读机械工程文凭,目前任职于本地一家室内装修设计公司。着正装赴宴的他感慨地说:“和总统一起吃饭、合影,感觉非常棒。新加坡是一个宽容的多元种族国家,我在这里工作很愉快。”
来自中国的常文俊(52岁)在新加坡的建筑装修业工作16年,他的妻女都在江苏淮安老家。“今天感到很兴奋……我的英语不太行,但没怎么影响工作。”
本地客工数量增长到2024年底约117万
据人力部统计,本地客工数量从2022年底的大约103万人,增长到2024年底的大约117万,约占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迪内希:持续改善客工生活是长期任务
迪内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本地客工的生活条件逐年改善,而持续改善客工的生活条件是一项长期任务。本地对客工的需求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大士港口(Tuas Port)、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等建设项目的陆续展开而持续增加。
他说:“随着客工队伍的扩大,我们将在现有基础设施和客工人数之间保持平衡,尽力为客工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