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胞,晚上好!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许多民间组织自动自发主办各种活动,纪念这个重要的建国里程碑。

上个月,我出席一个配合建国60周年举办的画展,欣赏了先驱画家蔡名智和他的妻子李文彦的作品。

蔡名智先生93岁了,是一位写实主义画家。他喜欢画早年的新加坡河、牛车水和老街景,也常画劳动人民的生活。他在1959年创作的一幅名画叫做“国语课”,反映了当时青年学习马来文的热潮。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新加坡独立后,他继续作画,新加坡第一任总统尤索夫伊萨(Yusof Ishak)在钞票上的画像,就是由蔡名智先生画的。

蔡名智先生的画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新兴国家的气息与景象。(蔡扬提供)
蔡名智先生的画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新兴国家的气息与景象。(蔡扬提供)

他的女儿蔡扬告诉我,父亲相信,先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定,家庭才会幸福,孩子才会有希望。因此他一直以这个情怀作画。

延伸阅读

【国庆群众大会】政府支持华社组织引进新血培养接班人
【国庆群众大会】政府支持华社组织引进新血培养接班人
【国庆群众大会】黄总理:早报举办谢师宴别具意义
【国庆群众大会】黄总理:早报举办谢师宴别具意义

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很多年长的新加坡人,也有同样的家国情怀。他们知道新加坡的繁荣和安定,绝对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天注定。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建国,我们几代人不断努力,互相扶持,力争上游。大家奋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为国家的发展尽一分力。

我们一路走来,每一个家庭都在打拼,都有自己酸甜苦辣的故事,包括我自己的家庭。我的外公是个渔夫。他们一家住在东海岸的甘榜安柏。那时候,生活非常艰辛。外公没受过教育,只能出海捕鱼,赚取微薄的收入。

到了我父母那个年代,受教育的机会还是非常有限。多数人只念到小学。10多岁就到社会打工,补贴家用。我的妈妈很幸运,有机会读书。可是,她从小也需要出去工作,赚钱养家。

到了我这一代,多数人都能完成中学教育。而比我年轻的国人,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几乎所有人都有机会到工教院、理工学院或大学就读。离开学校之后,国人还有很多机会接受培训,终身学习。

新加坡人生活不断跃升

自建国以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也可以从出国旅行的机会看得出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少人有机会搭飞机出国。在我小时候,到了学校假期,爸爸有时候会开车带我们出国旅行,最远也就去到马来西亚。我们偶尔也会去樟宜机场,不是为了搭飞机出国,而是到那里吃饭,然后去看飞机起飞降落。很多人像我一样,小时候没有什么机会坐飞机,只是去看飞机,就已经很开心了!那时候,我们的机场只有第一搭客大厦(T1)。今天,我们已经在建第五搭客大厦(T5)了!

第五搭客大厦(T5)预计2030年代中期完成。投入运作后,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多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总客容量增至1.4亿人次,增幅约56%。(樟宜机场集团构想图)
第五搭客大厦(T5)预计2030年代中期完成。投入运作后,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多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总客容量增至1.4亿人次,增幅约56%。(樟宜机场集团构想图)

现在,对很多家庭来说,一家大小出国旅行也已经成了每年热切期待的事。我知道很多人说,新加坡护照“很厉害”,因为去很多国家都不用签证。国际调查也显示:新加坡护照排在“世界第一”。相信大家都在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一到假期就往外跑,护照盖到满满!

我们的护照受到尊重,是因为在世界各国眼中,新加坡是个值得信赖的国家。我们所享有的国际地位是建国60年的重要成果。我们可以保持这个优势有赖于两个条件:一、良好的国家治理。二、勤奋团结的人民。

华校教导自强不息

在建国历程当中,我们看到个别新加坡人的付出,也看到民间组织的贡献。而华社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殖民地时代,许多成功的华社领袖和华商热心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为新加坡往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们所创办的许多社团、会馆、学校、医院和福利组织到现在还非常活跃,让各族新加坡人受益。

华社创办的许多华校,现在已经有了新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统华校教导学生自强不息,以家国为重,这样的精神影响了好几代人。

华文教师也在建国过程中,付出很多。他们默默耕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联合早报》将在下个月主办一场谢师宴,为的就是感谢华文教师的付出。我会出席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向无私奉献的华文教师致谢!

希望到时候,我也能见到我的老师,亲自对他们说一句“谢谢”。

建国初期,为了培养本地华人对国家的感情,华社也在教科书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们就为本地的教科书注入南洋特色,以取代来自中国和香港的教材。最近,新传媒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制作了一部纪录片,提到了新加坡教科书的演变。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从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知道:大约一个世纪前,华社已经自动自发地提倡本土意识。这对新加坡独立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让我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促使华族对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政策的支持。

现在,新加坡华人已经有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就算远在他乡,也没有忘记自己是新加坡人。

我最近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在北京跟许多新加坡人相聚。很多人带了一家大小,有的从千里外的上海和深圳赶来。他们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也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但是,当我们聚在一起时,马上就感觉得到彼此是新加坡人——那种亲切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在新加坡成长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回忆。大家离乡背井,都很想念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的美食,而我们的大使馆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新加坡人有这样的认同感,华社功不可没。接下来,政府将加强和华社的合作。

不久前,我委任徐芳达部长领导华社联络组。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展开工作,拜访了各个社团和会馆。我们注意到,很多会馆面对青黄不接、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会协助会馆克服这些困难,以便保持活力,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包括推出一个全新的培训计划,有系统地栽培年轻一代的社团领袖。此外,我们也会和会馆合作,继续协助新移民融入我们的社会。

邻里购物券助国人减轻生活压力

政府在本财年分两次对每户公民家庭派发总值800元的社理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图为黄循财总理(中)到义顺南民众俱乐部出席最新一轮邻里购物券推介活动后,走访附近超市和邻里商店,了解购物券的使用情况。(档案照片)
政府在本财年分两次对每户公民家庭派发总值800元的社理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图为黄循财总理(中)到义顺南民众俱乐部出席最新一轮邻里购物券推介活动后,走访附近超市和邻里商店,了解购物券的使用情况。(档案照片)

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当儿,新加坡再次来到一个转捩点。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变幻莫测、危机四伏的世界。美国的关税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中美两国之间的争端很激烈,不仅是贸易纠纷,双方在科技、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些摩擦造成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夹在中间,也感到左右为难。

面对这一切,国人难免感到担忧,担心这会阻碍新加坡的发展,更害怕自己的饭碗受到影响,失去生活保障。

我了解大家的担忧。政府正尽力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商机,为工友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同时,我们也会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我们推出了一项全面的配套。相信大家已经收到了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和建国60周年邻里购物券(SG60 Vouchers)。一家四口,今年可获得超过3000元的购物券。我们也为有年幼小孩的家庭提供帮助。希望这些措施能帮国人减轻一些生活费压力。

购物券推出后,很多榴梿小贩的反应很快,马上张贴告示说,买猫山王可以用购物券! 媒体最近报道,有人一次过用800元的购物券来买榴梿!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吃榴梿,我也不例外。我希望大家买了榴梿之后,不要忘了留一些购物券购买日常用品!

须调整经济策略提高收入

政府提供的这些购物券只是短暂的帮助,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最终必须调整新加坡的经济策略,以应付国际局势带来的深刻变化。由颜金勇副总理领导的新加坡经济韧性工作组(前称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正在研究如何保持新加坡的竞争力。他最近忙着到不同国家访问,加强与各国的联系,目的只有一个:为国人制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来继续提高大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我在英语演讲会更具体地谈这个问题。

随着国际环境充满变数,我们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为新加坡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这届大选,新加坡人给了我和我的团队明确的委托。我很感激。你们的强力委托,让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去处理很多困难的问题,为新加坡寻找新的出路。

我和我的团队将推出更多计划,为大家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和过去一样,这不是政府能单独完成的工作。单靠政府从上而下推行政策,新加坡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新加坡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每一位国人的努力——大家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携手迎难而上。

这让我想起一首福建歌“一支小雨伞”。在80年代,这首歌非常受欢迎,经常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

这首歌是关于两个人在雨中共用一把小雨伞。随着雨势变大,他们的衣服湿了,看不清楚眼前的路。

但他们还唱着:“雨越大,我来照顾你,你来照顾我。”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风风雨雨。但我坚信,我们一定会互相照顾,为彼此遮风挡雨,一起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的未来会有挑战,但也充满希望。我们有很多新的点子、新的计划。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一定能为新加坡书写一个全新的、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