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装部队正规军人一般在50岁至55岁退役,这个年纪的人要另找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投入工运多年的国防部政务部长朱倍庆希望能凭借自身经验和可运用的资源,为退役军人开拓更多职业出路。

47岁的朱倍庆也是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他2015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并在今年5月由后座议员升任政务官。他之前曾担任东北区市长。

第15届国会即将在9月5日开幕,他上星期五(8月22日)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联合采访,首次谈及新职务和未来工作目标。

朱倍庆非常重视就业和职业转型,确保员工在工作受影响时得到妥善照顾,一直是他的使命。如今在国防部,看到为国家奉献的正规军人,他自然会思考武装部队是否能在他们退役后继续给予照顾。

根据规定,军官的法定退役年龄为50岁,多数准尉和士官则是55岁。国防部在2009年成立职业转型资源中心(Career Transition Resource Centre),为将要退役的军人提供职业辅导和就业推荐等。

延伸阅读

身兼多职工作繁忙 朱倍庆牺牲睡眠也要多陪孩子
身兼多职工作繁忙 朱倍庆牺牲睡眠也要多陪孩子
人力资源委员会:强化职业培训 确保民众实际薪资持续增长
人力资源委员会:强化职业培训 确保民众实际薪资持续增长

他认为,军人都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做事积极。他们退役后仍可以工作多年,但在50多岁这个年纪找工作不容易,因此希望结合国防部和职总的力量帮助他们。

“职业转型资源中心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心力,而我要做的,是设法为他们开拓更多机会。若他们清楚退役后还有另一份值得期待的工作,他们在役时就能无后顾之忧、全力打拼了。”

他会研究是否能把工运的思维和作业模式带入国防部,如再培训的方式,以及借助工运庞大的企业网络,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机会。以负责后勤工作的军人为例,他们或许未来能到新的大士港口工作。

朱倍庆:国防不仅依赖先进装备 更关乎国人保卫国家的集体意志

朱倍庆是新加坡警察部队海外奖学金得主,曾借调至人力部。他在离开警队后加入职总,前后从事劳工政策工作逾10年。

政府近期成立五个新委员会,检讨我国经济策略,规划国家长远发展方向。朱倍庆和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吴培铭,共同领导重组委员会,协助企业和工友应对经济转型与重组。

针对这项工作,他指出,转型步伐正在加速,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协助工友及家属,确保转型过程更顺利。这包括优化现有的措施,例如让工友入职后才接受培训,而不是先培训再就业,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委员会名单上时,我会心一笑,因为这让我有机会把过去10年的经验用来帮助别人。而且做得越多,就越能发现当中有很多新的可能性。”

他不仅希望把工运经验带到国防部的工作中,也期望把国防部的资源用于工运。例如,让国防部人员在工运网络中发挥作用,或让职总俱乐部和战备军协(SAFRA)俱乐部合作主办一些活动。

朱倍庆已在7月接替国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扎吉哈,担任战备军协会长,并与扎吉哈共同负责国防社区联系咨询委员会(ACCORD)的工作,扮演国防部和社区伙伴之间的桥梁角色。

他认为:“国防不仅仅依赖大坦克或先进装备,而是关乎新加坡人保卫国家的集体意志,这也是我们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

他指出,要强化这种意志,应该把国防带入社区,让民众理解当局为何必须采取某些措施。例如,住在空军基地附近的居民必须忍受战机噪音,他们应当明白,这是因为可用于训练的空域有限。

要实现这一点,战备军协俱乐部可以发挥作用。

他和团队正在进行调整,目标是让这些俱乐部不仅是战备军人的会所,更成为面向整个社区、推广国防的据点。让战备军人的小孩、父母,都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认识国民服役和全面防卫。明年起,即将入伍的新兵也能在俱乐部附设的靶场进行射击训练,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