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大的危机,尤其是对教地理、历史和经济的老师来说, 一下子要转换语言来教学,真的是很难很难。”

1970年代,新加坡学校逐步转用英语作为授课媒介。当时在淡马锡初级学院教经济的吴中博,成为第一批经历教育转型的教师之一。

在短短一个月内,需要从华语改为用英语讲课,这对吴中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坦言,在用英语主讲第一堂经济课后,感觉自己的表达不流畅,甚至一度写下辞职信。

而他的学生陈家才当时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在短时间内需要适应用英文上课和答题。“对华校生来说,用英文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方面感到非常困难。”

点击视频或音频,了解转换教学语言带给这对师生的挑战与转机。

延伸阅读

我们在特选中学这样学华文 |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我们在特选中学这样学华文 |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教高才生的苦与乐 |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教高才生的苦与乐 |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本期内容(在播放器中点击书签,就能跳至对应的章节):

  • [00:00] 开场

  • [00:43] 一个月内转换教学语言的挑战

  • [07:40] 教育转型下的得与失

  • [11:40] 随时想拉我一把的人生导师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

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