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本地主要超市将展开为期八周的单价标签试点计划,协助消费者更方便地比较不同品牌和包装规格的商品价格。当局希望在吸取试点经验后,能在更多零售商中落实单价制度,让消费者的钱花得更值得。
冷藏和巨人超市10月底加入
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CCCS)和消费者协会(CASE)星期三(8月27日)发联合文告宣布,平价、昇菘和百美三个超市业者将于9月1日率先展开单位定价(unit pricing,简称单价)标签试点计划,10月31日起则扩展至冷藏和巨人超市。
试点期间,参与超市属下超过150家门店将在指定食品类别,如大米、肉类、鸡蛋、食用油、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标签上,增列“每公斤”或“每公升”的单价,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比较不同商品的实际价格。
欢迎公众反馈以优化做法
竞消委会委托市场调查公司收集公众反馈,以评估这一做法的成效并加以优化。消协则将在试点期间加强公众教育,协助消费者掌握如何利用单价精明购物。
竞消委首席执行官高明新说:“这项试点是新加坡引入单价制度的重要一步。我希望消费者能积极参与,并在受访时分享意见。你的建议和体验,将有助我们评估这项措施能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消协会长杨益财说:“自2022年以来,我一直倡议推行单价标签,帮助消费者轻松比较日常必需品的价格,尤其是对精打细算的顾客来说,格外重要。”
杨益财补充,英国和澳大利亚已从这项制度中受益。自2023年起,本地的“省钱之友”(Price Kaki)应用为超过6000种商品提供单价资讯,并获得正面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