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大选中,生活费以及国人是否负担得起住房,是选民最关注,也是对政府最不满的民生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星期二(9月2日)公布的大选后调查显示,选民投票时最关注的四大议题,依序是生活费、住房的可负担性、政府效率,以及政策的公平性。
其中,74%的受访者认为,生活费是“非常重要”的选举议题,比2020年大选的47%,大幅上升27个百分点。调查说,这个议题对年长者和非首投族尤为重要,对21岁至29岁的年轻选民及“首投族”的重要性则最低。
调查指出,这一趋势也反映选民更加关注其他现实问题,如就业情况、社区设施和组屋翻新等。
新加坡人是否负担得起住房,是今年调查中新加入的选项。结果显示,61%的选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选举议题,另有30%认为是“重要”议题。
调查说,这一议题对私人住宅的居民尤其重要,但男性和55岁至64岁的选民最不在意这个议题。
在政策研究所进行的另一项《治理与归属感调查》中,生活费和住房可负担性,是政府施政满意度中垫底的民生议题。
在28个施政领域中,满意度最低的五项,依次是:生活费、部长薪资、住房可负担性、缩小贫富差距,以及提高生育率的措施。
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指出,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已对生活费和住房问题投入许多努力,并将相关措施纳入竞选纲领与“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议程。
她认为,随着第15届国会即将开幕,政府未来的施政重点,应放在更深层次的结构改革,而不仅是发放购物券等短期纾困措施。
在她看来,政府接下来的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韧性工作组及个别委员会的建议。关键方向包括,检讨房地产价格、推动人工智能与劳动力结合、强化就业配对机制和应对年龄歧视,以及通过立法保障职场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