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40余年前的中学时光,以及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仅化作珍贵的记忆,更悄然塑造了她们的价值观,成为日后踏入职场的底气与根基。
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苏惠兰和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是圣尼各拉女校同届校友,她们1980年进入中学,是特别辅助计划 (Special Assistance Plan) 于1979年推出后,第二批进入特选中学的学生。
随着1979年讲华语运动的推行,由于中学缺少华文教师,当时在多实小学(Dorset Primary School)已有五年教学经验的潘英华被调到圣尼各拉女校执教,于是和苏惠兰、陈淑珊结下一段不解的师生情。
潘英华(74岁)回忆说,当年的学习是填鸭式教育,每周都要写周记、读名著,还要写读书报告,学生们非常辛苦。苏惠兰和陈淑珊虽然不同班,但当时两人都展现较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她们都是班长。
在特选中学,华文和英文都是第一语文,两种语文都要抓,而历史也用华文教,对于在家讲英语的陈淑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回顾那段时光,她说当年觉得很辛苦,但现在觉得很幸运,因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已是苦尽甘来,在职场中也能更好地起到东西方桥梁的作用。
她说,华校的教育给予她们了解中西方双文化的机会,如同校训饮水思源一样,在优秀的品德教育下,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苏惠兰也说:“那种价值观对于我们的影响很大。虽然老师说是填鸭式,不过我觉得语文一定要打好基础,免不了要背那些词语成语,在背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那些典故,那些背后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
潘英华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投身教育界30多年的苏惠兰获益良多。苏惠兰说,潘老师总是非常的温和,从来不大声训斥学生,总是用她的耐心和爱心滋养着学生,这深深影响了自己日后掌校的领导风格。
词典盒子装满珍贵回忆
录制《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视频播客当天,三人都带来了承载她们重要记忆的老物件,苏惠兰和陈淑珊不约而同地带了一本成语词典。
她们回忆说,当年每个星期她们都要背下10到20页的内容,不仅要背,还要学会用这些成语造句,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尽管现在工作中不一定会用到这些成语,但是一旦提到,那些年的回忆就会涌起,所有学过的知识都不会浪费。
潘英华老师则带来了一个盒子,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尽是她悉心珍藏的手写信和卡片。
她说,每一届学生手写的这些卡片,她都有好好保存下来。“当语文老师不容易,虽然苦,但是乐还是占了大部分,看着这些卡片非常心满意足。”
苏惠兰说,当年写周记,就像是每周和老师的交流,把这一周的故事、心里想说的话写给老师,老师也会写一些话鼓励学生们,如今回想起来仍十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