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然协会计划从明年起,组团带公众到马来西亚等具保育价值的亚洲景点,提升人们的保育知识,甚至未来可协助宣导环保护意义。

自然协会副总监(保育)刘伟良告诉《联合早报》,协会准备在9月带领11名教师到印度尼西亚民丹岛,开启三天两夜的“生态之旅”。

这个旅程将为参与者介绍当地的文化与环境,并通过工作坊传播保育知识。率先带领教师出发有特别用意。

刘伟良说:“希望教师回国后,可以探讨如何把所见所闻融入教材。这是一种专业提升,所以他们可以向教育部申请专业发展基金。”

协会希望与教育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也带学生出国增广见闻;预计到了明年,生态之旅也会向公众开放。

延伸阅读

圣淘沙采隔热涂料和喷雾系统 为访客解暑让旅游更尽兴
圣淘沙采隔热涂料和喷雾系统 为访客解暑让旅游更尽兴
新加坡旅游局新措施 2026年起景点可申请可持续认证
新加坡旅游局新措施 2026年起景点可申请可持续认证

刘伟良说:“希望人们体验大自然的奥妙后,更有保护环境的动力。如果能持续组团,也可以帮助到当地社群的生计。”

他透露,教师参与的三天两夜民丹岛配套收费约900元,包含住宿、交通和伙食;面向公众的安排则会调整,因此估计收费较低。至于其他地点和配套的价格还有待敲定。

九成Z时代青年考虑可持续旅行

全球保育意识逐渐提高,预计这类旅游市场会随之升温。Trip.com新加坡总经理翁铭俊指出,Z世代(目前青少年到30岁左右的群体)当中,每10人中有九个对可持续的旅行模式感兴趣。

为此,Trip.com在机票、住宿等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更环保的选择,去年收到超过1亿份可持续旅游产品的订单。

翁铭俊说:“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环保信息触手可得并且透明,他们认为这是基本权利。”

Booking.com的最新全球调查发现,93%的受访者希望以更环保的方式旅游,比2016年的42%,激增了51个百分点。

Booking.com缤客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市场支持部总经理陆伟锋说,旅客要以更环保方式旅游的原因包括要做正确且负责任的事、使旅行更有意义、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等。

他指出,虽然越来越多人支持可持续的旅游模式,但有59%受访者称不知如何找到相关的旅游选择,另有六成的人认为这样的选择不多。

“这凸显了旅游意愿与行动无法接轨。这是旅游业的机遇,可推出更多可持续旅游选项。”

新加坡自然协会9月将首次组团,带教师到印尼民丹岛参加三天两夜的“生态之旅”,这个配套价值约900元,涵盖住宿、交通和伙食费。协会预计明年开放给公众参与,估计配套价格会更便宜。(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自然协会9月将首次组团,带教师到印尼民丹岛参加三天两夜的“生态之旅”,这个配套价值约900元,涵盖住宿、交通和伙食费。协会预计明年开放给公众参与,估计配套价格会更便宜。(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有开发生态旅游契机

翁铭俊认为,新加坡重视可持续发展,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契机,问题是渴望环保旅游的消费者未必愿意为此掏更多钱。

新加坡旅游局永续发展旅游办事处署长董丽敏说:“我国实践的是可持续旅游,把城市发展与大自然相结合。这与侧重于自然体验的生态旅游截然不同。”

她说,我国的万态野生动物世界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例如雨林探险园亚洲区,让游客可观赏区域雨林的动物,从而加深相关的保育知识。

又如,一日游导览公司Tribe Tours推出的活动包括带游客走入社区,了解有瑕疵但仍可食用的食物,从而加深对邻里回收与垃圾管理措施的认识。

董丽敏说,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在国际认证和排行方面获得肯定,如2023年起获得全球可持续旅游业理事会的可持续性目的地标准认证。

新加坡社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席沈航禄副教授指出,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植物园、乌敏岛等,都让游人有机会深入认识本地的大自然和文化遗产。

专家:仔细研究配套详情 避免支持漂绿行为

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一些业者推出打着“环保”旗号的旅游配套,但实际上并没有保育内容。受访专家呼吁消费者,在做出选择之前应更仔细研究这些配套。

负责任旅游业中心(Centre for Responsible Tourism)是提供可持续旅游策略咨询服务的业者。中心总监潘家荣受访时说:“很多人包括旅游业者在内,未必清楚‘生态旅游’的严格定义,这个概念经常被滥用。”

他解释,“生态旅游”是环境影响低的旅行方式,除了促进动植物保育,也不伤当地文化遗产。“如果只是在当地拍照打卡,根本不算生态旅游。”

他说,生态旅游业除了可能货不对办,也可能对当地社群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应受正视。

“更完善的认证体系、更清晰的问责制,并且定期监测生态旅游的影响,都可确保业者的行为与宣传一致。此外,应该教育消费者如何提出质疑,做出知情选择,以创建更可持续的旅游文化。”

南洋理⼯⼤学国家教育学院观光及⽂化地理学家张家杰博⼠说,当业者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却没对环境或社会做出实质贡献,就是在“漂绿”。

“规划不当的生态旅游还可能扰乱当地生计,或造成一些社区被边缘化。在环境、社区文化和经济可持续方面取得平衡,是确保生态旅游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本地,很多儿童自小就出游,张家杰因此认为,应该从小培养负责任且可持续的旅游习惯。“生态旅游中的环保,不仅关乎旅游目的地,更是我们应该从早期教育和性格培养就要培育的心态。”

新加坡旅游局永续发展旅游办事处署长董丽敏说,当局会继续与旅游利益相关者合作,加强绿色营销和宣传能力,同时推动有关的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