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司机文伟强在冠病疫情期间捐赠骨髓,让跨境求助的陌生血癌女患者重获新生。相隔五年后,两人在星期六(9月20日)的“世界骨髓捐赠者日”活动上首次见面,场面温馨。
2020年冠病疫情肆虐,新加坡边境封锁、马来西亚也实施严格行动管制令(MCO)。当时患上急性髓性血癌(acute myeloid leukaemia)的王姓女病患命在旦夕,因家属和亲友的骨髓都不匹配,幸好医生从骨髓库发现新加坡有匹配的捐赠者,家人便为她申请紧急批准来新接受移植。
同年11月8日,正值50岁生日的王女士跨境来新,入院经过几周检查与准备后,顺利完成骨髓移植。此后,她经历一年多艰辛的康复过程,逐渐完全适应新骨髓,如今身体恢复良好。
从事专业工作的王女士不愿透露全名。她受访时说,这趟是在丈夫陪同下,专程从北马搭飞机来新感谢捐赠者。对当年的病危情况,她直言不堪回首。“我能活下来,是因为信仰的力量、家人的支持,也因为文先生这位守护天使的无私捐赠。”
根据规定,捐献者和受益者须等至少两年才能见面,其间也不能互通联络方式。因此,在这趟由骨髓捐赠计划(BMDP)组织举办的两年一度“携手拯救生命”活动上,是她首次见到救命恩人。
初见文伟强,王女士怀着无比感激之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感谢他无私奉献。她说:“文先生很随和也很单纯,他第一句话就是问我还好吗,并强调只要我没事就好。”
在港口当司机的文伟强受访时说:“能帮人就要帮,有机会救命就要救。其实人人都可以捐骨髓。过程不麻烦,也不会很痛,只是要花一天时间在医院。”
他透露,自己从18岁开始定期捐血,九年前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当得知有病患与他的骨髓匹配时,他并未顾虑疫情期间到医院可能会有感染风险,而是尽快完成从血液汲取干细胞(PBSC)的骨髓捐赠。
在妻儿陪同下出席活动的他说,不期待任何回报,只希望受益人健康。因此,当王女士送上一个平板电脑致谢时,他感到很意外,并把平板转送给11岁儿子。
今年我国有逾百名骨髓捐赠者受表彰
“世界骨髓捐赠者日”自2015年起定于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在全球各地举行,旨在表彰捐赠者的无私奉献。今年,新加坡有超过100名骨髓捐赠者受到表彰。
当天共有六组首次捐赠者与受赠者相逢,包括26岁的余奇阳。他在家人鼓励下报名登记捐赠意愿,配对成功后还刻意加强体能训练。他说,虽然从血液汲取干细胞的过程有些不适,“但与受益者所经历的相比,我的牺牲微不足道。不适只是暂时的,但对他人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BMDP执行长罗志强说,每一位捐赠者表明“我愿意”的瞬间,都足以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我们亲眼见证这些无私的决定如何跨越地域界限,为处于黑暗时刻的家庭带来希望。”
本地目前有12万8000人登记捐献骨髓,但能找到匹配骨髓的概率只有约三分之一,其余配对须依赖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