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院点缀着五彩缤纷的灯笼,与孔雀鱼灯笼装置相映成趣,为中秋节增添浓厚节日氛围。印度文化馆则从本周末起开放三周,以印度七彩花卉为主题,邀请公众感受屠妖节的意义与印度文化的斑斓缤纷。

今年的中秋节与屠妖节相隔仅两周,分别落在10月6日和10月20日。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印度文化馆星期三(9月24日)举行媒体预览,介绍即将登场的庆祝活动。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今年首次与中华总商会合作举办中秋节庆典。活动将于本周末9月 27日、28日在禧街(Hill Street)中华总商会前院举行。

今年的中秋节庆典,公众可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包括趣味游戏、现场音乐、舞蹈表演及特色展览。(林明顺摄)
今年的中秋节庆典,公众可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包括趣味游戏、现场音乐、舞蹈表演及特色展览。(林明顺摄)

晚晴园因闭馆进行修缮工程,活动首次移至市中心的禧街。除了惯有的儿童故事会、猜灯谜、文艺表演等环节,今年还增设文创市集和本地歌手演出。馆长林国耀(57岁)受访时说,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在热闹氛围中感受中秋佳节,也进一步推广华族文化。

本地歌手黄亭之首次参与演出。她受访时说,除了经典中秋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还会演唱几首与月亮相关的英文歌曲。观众也可现场点歌,曲目兼顾传统与现代流行。

延伸阅读

滨海花园“同在忆起”庆中秋正式亮灯 唤起国人共同回忆
滨海花园“同在忆起”庆中秋正式亮灯 唤起国人共同回忆
中华总商会与晚晴园联袂庆中秋 邀公众穿汉服赏彩灯
中华总商会与晚晴园联袂庆中秋 邀公众穿汉服赏彩灯

活动亮点之一是户外灯饰装置《和谐之光:孔雀鱼彩灯》。中华总商会文化与社会事务助理经理庄蕙瑛(43岁)说,孔雀鱼在家家户户和社区池塘里常见,也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如今以光影形式重现,不仅展现新加坡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生命的韧性与活力。“孔雀鱼虽小巧玲珑,但汇聚在一起,就能展现多元而坚韧的力量。”

印度文化馆举行为期两周屠妖节庆祝活动

印度文化馆的屠妖节开放日将从本周末9月27日持续至10月19日。公众可参与一系列活动,包括穿上传统服装拍照留念,亲身体验节日氛围。(林明顺摄)
印度文化馆的屠妖节开放日将从本周末9月27日持续至10月19日。公众可参与一系列活动,包括穿上传统服装拍照留念,亲身体验节日氛围。(林明顺摄)

印度文化馆也从本周末9月27日起至10月19日举行为期两周的庆祝活动,喜迎屠妖节到来。

今年的活动以花卉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表演、展览和手工艺活动,让公众更深入地感受传统印度文化。馆长马亨德兰(Kiruthiga Mahendran,39岁)受访时说,花卉常见于新加坡印度社群的日常生活,用于宗教仪式、佩戴发饰或装饰家居,充满生活气息与文化意义。

活动期间,文化馆也将首次将周五和周六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晚间时段还呈现特别演出,如独家呈献的屠妖节故事舞台剧《神话传说——特别夜间画廊剧场》(Divine Tales – Special After Dark Drama in the Gallery)。马亨德兰说:“希望以有趣的新方式讲述屠妖节的故事,让不熟悉印度文化的观众也能参与其中。”

此外,公众还可参与手工艺体验站,亲手制作泥塑莲花挂饰、花卉烛台等作品。屠妖节市集汇聚多个摊位,售卖传统工艺品、服饰和小吃,带来缤纷色彩和浓厚节庆氛围,让公众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