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财富转移、社会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使本地青年面对更复杂的现实,社会必须给予他们公平起点和逐梦空间,尤其是把更多资源投入缺乏支持和弱势的青年身上。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吴函燕,星期四(9月25日)在国会参与政府施政方针辩论。她指出,要帮助青年追梦,社会须关注三大层面:青年的人生起点、生活体验,以及他们如何照顾所爱之人。

她说,新加坡长期奉行唯才是用制度,让人们凭努力获取回报,为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社会带来公平与成长。

然而,这一制度也带来新的问题:过去几乎所有人从零起步,努力足以改变命运;如今孩子一出生,因父母优势而起点不同,这并非孩子自身努力所得。

她举例说,收入中位数雇员年薪约6万6000元,而拥有500万元资产的人,即便只把资金存入年利率1.6%的定存账户,每年也可获得8万元利息,被动收入比普通员工高两成。

延伸阅读

未来三年料支持逾3000人 共享空间助弱势青年提升就业技能
未来三年料支持逾3000人 共享空间助弱势青年提升就业技能
大华银行承诺3000万元资金 支持东南亚弱势儿童和学生
大华银行承诺3000万元资金 支持东南亚弱势儿童和学生

她说,财富往往会加速累积,并容易在代际间传递,如不加干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青年须走出舒适圈 社会应协助平衡梦想与责任

吴函燕强调,解决之道是让“拥有更多的人贡献更多”,把累积财富用于创造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将更多资源投向弱势青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关怀。“没有任何青年应在比赛开始前,就落后十圈。”(gov.sg视频截图)
吴函燕强调,解决之道是让“拥有更多的人贡献更多”,把累积财富用于创造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将更多资源投向弱势青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关怀。“没有任何青年应在比赛开始前,就落后十圈。”(gov.sg视频截图)

吴函燕强调,解决之道是让“拥有更多的人贡献更多”,把累积财富用于创造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将更多资源投向弱势青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关怀。“没有任何青年应在比赛开始前,就落后十圈。”

其次,青年生活体验须丰富。走出舒适圈,参与具挑战性的活动,可激发潜力、建立自信,并培养面对困境和与人互动的能力,而非长时间局限于屏幕前的世界。

第三,社会应支持青年在家庭与照护责任间找到平衡。在快速老龄化的社会,青年将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压力,完善扶持计划、在财务和时间上提供支持,能让青年边追梦,边照顾所爱之人。

她指出,年轻人虽已无温饱之忧,但仍承受现实压力和焦虑,担心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她提醒青年,在追赶科技之余,也要多与家人、朋友互动,参与群体活动,丰富人生体验,锻炼沟通与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