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等共同健康挑战,新加坡和韩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在老龄护理政策、卫生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四(9月25日)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一场高级别会议期间,与韩国保健福祉部长郑银敬举行双边会晤,并签署备忘录,加强两国卫生部门的合作。
除了老龄护理与卫生安全,新韩也拟针对尖端医疗科技、研究和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监管展开合作。我国卫生部星期五(26日)发文告说,这巩固两国的密切合作关系,也展现双方加强各领域合作的共同承诺。
韩国今年初正式迈入“超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两成以上。新加坡则预计在2026年面对相同情况。
王乙康此次访美,主要是出席联合国大会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心理健康与福祉高级别会议,并代表新加坡发表国家声明。
他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新的挑战。这类疾病往往与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他指出,应对之道不仅仅依赖医疗体系,更在于提升整体人口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性病,主要类型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
王乙康:衡量医疗成效 对比“寿命”和“健康寿命”更重要
王乙康建议各国通过集体努力,加强长期老龄护理、预防医疗和健康检查等服务,并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
各国政府也应关注手机成瘾、电子烟使用等新兴威胁,因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带来未知风险。
王乙康也认为,衡量医疗成效不应只看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传统指标,因为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传染病的防控成果。更重要的是比较“寿命”(life span)和“健康寿命”(health span)的差距,这才能体现各国在应对糖尿病、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成效。
健康寿命指的是一个人保持健康、活跃、没有慢性病或显著功能下降的年数。
王乙康说,各国无论采取何种集体行动,“我们都应始终坚守并专注于科学与证据,即使科学的本质也包含严谨的辩论,科学仍是世界各国携手推动医疗发展的共同语言”。
“随着数码科技发展和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普及,我们可以借助数据和实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康成果。”
王乙康将在下星期一(29日)续程到华盛顿进行两天工作访问,并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和联邦机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