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黄金似乎只是年长者的事,如今年轻人渐渐成了黄金消费与投资的主力军;无论是购买金饰金条,还是通过网络平台投资黄金,进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潘菁伊(28岁,广告策略師)把买黄金当作“隐藏投资”,主要目的是存钱。“其他精品像钻石,会贬值,但黄金未来会继续升值。”
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收入逐渐稳定后,潘菁伊在两年前26岁时迈出购金第一步。她说,如今的金饰设计愈发多样化,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日常佩戴需求。
“妈妈也很支持我买金,觉得黄金很好,会升值。”就这样,买金饰成了她扮靓与投资一举两得的方式。
刘思颖(28岁,审计师)以前觉得金饰“有点土气”,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现在金饰都有限量版,甚至卡通人物的款式,看起来年轻又可爱。”
她受访时说,她从社交媒体上学到不少关于黄金的知识。“经常刷到跟黄金相关的内容,大家都说黄金不怕氧化和生锈,还有黄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走势相反,尤其在疫情时,其他投资波动不稳定,凸显了黄金的稳定性。”
她说,很多和她年龄相仿的同事也都爱买金饰,这在年轻人群体中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消费与理财潮流,而且买金饰还有其他好处。“如果想换款式,可以通过典当或折旧换新(trade in)置换其他金饰,过程方便。”
相对于女性,男性较偏向于黄金投资。王俊凯(31岁,工程师)就选择投资于“纸黄金”,就是通过银行或金融平台买卖黄金的账面交易,不涉及实物。
他透露,他上班数年后有了一些积蓄,想开始投资,但发生了冠病疫情,当时股市震荡,他于是开始关注纸黄金。“纸黄金的优势是操作灵活,不用担心保管实物的问题。”
社媒助力黄金热度 保值易变现成新兴投资趋势
远东购物中心TOP金店总裁吕锦荣说,黄金消费群体明显出现年轻化趋势。他店内的数据显示,七成顾客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
千禧世代也称为Y世代,指约在1981年至1996年间出生者,目前约29岁到44岁;Z世代是指大约生于1997年至2010年之间的一代人,目前约15岁到28岁。他们的成长年代处于互联网和数码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
吕锦荣告诉《联合早报》:“过去大家以为买黄金是老一辈人的习惯,但现在年长顾客很少了,25岁至35岁的消费者最多。”
这些年轻群体受社交媒体影响大,认为黄金比起股票是更安全的投资,加上黄金比汽车房子更容易变现,也就更受年轻人青睐。
吕锦荣透露,如今他的金店每年会投入上万元在网上作营销。年轻顾客偏好体积较大、设计时尚的金饰。他们也会随父母来店里,由父母将旧金饰换成符合年轻人品味的新饰品。
黄金交易商BullionStar发言人说,他们有越来越多年轻的客户,尤其是20多岁刚开始投资的群体。此外,夫妻一同开设联名账户的情况也增多了,他们的投资策略往往包括贵金属。
发言人说,黄金不仅是避险工具,也可跨代传承、价值持久。公司平台过去几年来的交易量和客群都持续增长,今年的表现尤为强劲。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超过往年同期,今年6月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1.6%。
地缘政治动荡与美元疲软 黄金成避险工具
华侨银行投资策略常务董事华素梅农说,近年来,人们对于黄金是独立投资类别的认知日益提升。与五年前相比,如今有关贵金属的评论和分析更多,这些内容在网络和应用上都可轻易获取,而这些平台正是Y世代和Z世代投资者常用的渠道。
今年1月至7月间,投资黄金的华侨银行客户数量同比增长了将近三倍。二三十岁的年轻客户尤其兴趣大增,他们的黄金投资同比增加了五倍。
华素梅农指出,通过数码化和线上渠道购买黄金越来越方便,加上可以小额购买,投资门槛低,适合储蓄不多的年轻人。这几年来,黄金的投资表现优于传统类投资如股票和债券。
他指出,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各地央行由于担忧全球风险、美元疲软,以及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持续上升,也都积极购买黄金,将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华侨银行预测,未来12个月,黄金价格将达到每盎司3900美元。
过去一年,黄金已经上涨超过40%。截至9月26日,现货金价每安士3749.07美元(约4846.80新元)。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预测,金价会在明年冲破每安士4000美元,明年中达到介于4050美元至4150美元之间。
大华银行集团环球金融市场主管黄伟豪受访时说,如今黄金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专业的黄金存储服务,而不是持有实体黄金。自2023年以来,大华银行观察到黄金凭证(Gold Certificates)的购买量持续上升,散户越来越倾向将黄金存放在银行。
他指出,客户在选择黄金存储方式时最看重三方面,即对存储机构的信任度、提取或出售黄金的便利度,以及存储地点的安全性和保障。
大华银行黄金储蓄账户最低只需五克就可购买,方便长期累积投资,也符合年轻人喜欢简单方便的特点。今年首七个月,大华银行黄金储蓄账户的月均买入交易量,较去年全年月均增长了74%,反映本地对黄金的投资兴趣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