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南洋理工大学偌大的讲堂里,在400多个20岁上下年轻学生当中,总会看到一个小不点坐在第一排,捧着彩虹色平板电脑,一双小脚丫因为踩不到地而摇摇晃晃的,却全神贯注地听着大学讲师讲课;时而高举平板电脑拍下前面的幻灯片,时而回应讲师抛出的提问,还跟身旁的大哥哥大姐姐有来有往地热烈交流。
下课后,小不点也跟同学们一起挤到讲台前找讲师解答疑问,他个子还没桌面高,但在大学生群中毫不胆怯。
这个小不点,就是《联合早报》本月初独家报道的新加坡化学小神童关颖恩。
关颖恩是受南大化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高级讲师苏莫德博士(Dr Sumod Pullarkat)的邀请,连续几周每星期到南大上三天的化学基础讲堂课,内容涵盖化学键理论与光谱技术,这是理学士(荣誉)学位一年级化学必修课。
关颖恩的出现,给同一堂课的同学们很大的惊喜。有个同学把小颖恩上课的情景上传到Tik Tok,一下子就引来6万多个赞、近3万人转发;南大也同样在多个官方社媒账号上分享了小颖恩在大学上课的情景,引发网上热议。
关颖恩4岁检测IQ高达154;未满7岁就在国际中学普通教育证书(IGCSE,即国际版O水准会考)的化学考试中取得A佳绩;数理方面也展现惊人天赋,是全球历来首个在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满分且年纪最小的参赛者。
这个小神童更特别的是,在爸爸妈妈眼中是个“爱玩爱笑,好奇心超强”的快乐男孩,在堆满玩具的家中,与4岁的妹妹“无时无刻都在玩耍”。
“好想住进南大 天天上不同课程!”
有机会到大学旁听,让关颖恩无比兴奋。他在上完几节课后问妈妈,能不能就索性住在南大校园里,这样就可以天天去上课。
“我也很想去听其他课呀,尤其是医学、生物学,还有数学中一些很奇妙的部分!不过妈妈说,现在我就只能去听苏莫德博士的课!”
跟南大结缘,也因为妈妈郑婕仪(34岁)牵引。原来郑婕仪目前也是南大研究生,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知道儿子对化学有天赋,于是向苏莫德博士要求让儿子到大学旁听他的课,苏莫德欣然同意了。
过去,关颖恩都只能通过视频学习化学,妈妈也会陪他做实验。颖恩说,和妈妈一起学习总是特别有趣。“但在南大完全不一样,因为我可以跟许多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习,听一个真正的教授在我面前讲课,而不是在电脑屏幕里。”
南大创造空间和自由 让孩子以自己的节奏获取知识
关颖恩到南大目前只属旁听性质,不是注册的在籍学生。基于安全考量,颖恩也不上化学实验课。
苏莫德博士告诉《联合早报》,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到大学旁听实属罕见。为避免给颖恩太大压力,他避免点名颖恩回答问题考考他是不是能听懂课堂上所说,而是针对颖恩主动提问来从旁观察:“通过他的提问,还有课堂上针对我向全班抛出的问题主动回应,能看出他的确初步掌握了我所教的内容。”
他补充说:“应该给这个孩子空间和自由,来调整自己获取知识的节奏,而除了旁听讲堂课,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可以实现这一点。”
小颖恩到南大当旁听生,也获得校方支持。副校长兼教务长沃尔夫鲁姆教授(Christian Wolfrum)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南大很愿意对所有人才敞开大门,如果能点燃颖恩对化学的热情,南大乐见其成。而且让这么一个小神童与其他大学生一起上课,还能激发出全新的“化学反应”,让所有人都受益。
“才华不分年龄。无论天赋早露或晚现,都应得到培育。南大致力于为所有渴望探索潜能、创造影响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妈妈郑婕仪说,除了学到新知识,最让颖恩兴奋的是和大学生的互动。同学们热情地照顾着这个年纪只有他们三分一的小朋友,颖恩也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为榜样。课堂上颖恩双脚还碰不到地,却开心地与大家交流互动,享受被哥哥姐姐当作同龄人对待的体验。这让整个经历既充满乐趣,又富有教育意义。
“像颖恩这样充满求知欲、渴望更高层次学习的孩子,能进入真实的大学环境里学习,意义非凡。南大为他提供了安全空间,让他能按自己的节奏探索高阶化学知识,领略高等教育的真谛,并与年长学子共同体验探索的喜悦。我们由衷感谢苏莫德博士和南大以如此开放的态度提供学习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