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局将调整园林苗圃和胡姬花农场的土地租约结构,从“3+3+3年”的租期,改为“6+3年”,从而提升土地租约和租金的稳定性,让业者更放心地运营。

这项调整适用于公园局今年11月起招标的园林苗圃和胡姬花农场用地。有了更大的业务确定性,业者就能进行更长远的规划,例如投资购买先进设备提高生产力。

随着土地租约结构调整,业者只须在租约第六年结束前续约一次,而不像以往须在第三年和第六年结束前分别续约。这可保证前六年的租金稳定,有助于减少整体运营成本波动。

国家发展部兼贸工部政务部长陈圣辉星期一(10月13日)在区域树木栽培研讨会(Regional Arboriculture Seminar)上致辞时宣布这项消息。

陈圣辉说,公园局通过不同平台加强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交流,新加坡园林行业协会也提供具建设性的行业反馈。

延伸阅读

为树木“整装修发”专业标准初步拟定 下月征询公众反馈
为树木“整装修发”专业标准初步拟定 下月征询公众反馈
实况报道:胡姬与观赏鱼业者之难 租不起土地 谈何种花养鱼?
实况报道:胡姬与观赏鱼业者之难 租不起土地 谈何种花养鱼?

业者通常须投入大量的前期投资和开发成本,并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建设工程,苗圃才能全面投入运作。公园局了解情况后,着手研究调整土地租约结构。

陈圣辉指出,更长的第一阶段租约,会更符合胡姬花的栽培周期。一些新研发的胡姬花品种,从杂交育种到商业生产需要至少三年时间。

“这会为胡姬花农场业者提供更大的稳定性,以展开更具雄心的胡姬花培育种植计划,开发出独特的品种。”

目前,公园局管理的苗圃土地租约分为两种,分别是土地面积一公顷的“3+3+3年”租约,以及占地两到三公顷的“10+10年”租约;本轮调整只影响前者。

公园局工业及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中心高级署长林怡玲解释,除了租约结构改变,其余的续约流程保持不变,包括业者须满足生产力指标。

但她强调,商业环境有时或不理想,进而影响业者的业务和生产力。公园局在处理续签租约事务时,会考虑业者当下的处境。

培育新的胡姬花品种需要不少时间,从杂交育种到商业生产需要至少三年。调整土地租约的结构,可为业者提供更大的业务稳定性。(张俊杰摄)
培育新的胡姬花品种需要不少时间,从杂交育种到商业生产需要至少三年。调整土地租约的结构,可为业者提供更大的业务稳定性。(张俊杰摄)

业者与公园局续签土地租约,会由第三方估价师按照市场情况来调整租金。少了一个续约点,意味着租金调涨的可能性会少一次。

园林行业协会会长杰奎琳·艾伦(Jacqueline Allan)说,前六年的租金维持不变,业者利润被侵蚀的可能性跟着降低,苗圃就越可能继续生存。她指出,过往的确有苗圃无法支撑下去而歇业的情况。

业者担忧租金稳定难抵市场竞争 人手短缺仍是挑战

目前租约为“3+3+3年”的一家苗圃告诉《联合早报》,公园局调整租约结构的用意固然好,但是否真能起到预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不愿具名的苗圃负责人认为,土地招标时,只要有人竞标,就会推高市场价格,因此尽管前六年的租金维持稳定,整体来说也可能会是高的。

他指出,苗圃面对的另一大挑战是人手问题,很少本地人愿意在苗圃工作。当局应尽力为业者争取聘用客工的配额,更好地协助业者减轻压力。

设立胡姬花农场的考量因素有很多,不只是土地租金及投资支出。卓花园(Toh Garden)总经理卓宏一受访时说,新业者若想租用一公顷的地皮来开设胡姬花农场,还得考虑地皮是否够用,尤其是大型品种热带胡姬花的培育需要不少空间。

他指出,虽然有多层养殖法,但这种方法养殖的大型品种热带胡姬花,外观未必理想,市场接受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