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报道:胡姬与观赏鱼业者之难 租不起土地 谈何种花养鱼?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30.30愿景”,指的是到了2030年,提高自产农产品的数量,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但这以外的非食用农产品,包括胡姬花和观赏鱼,到底还有多少人在经营?他们会面对什么挑战?本期报道走进农场,探问营业状况和业者心声,并向当局了解土地政策、农场概况,以及支持计划。

新加坡土地有限,政府为了军事和其他用途收回农地时有所闻。农地租期和续约的不确定性,加上租金跟市价挂钩,给本地农夫造成巨大压力,一些决定离场。

一些农场业者也反映,国家公园管理局于2018年接替农粮兽医局,成为非食品农场(包括胡姬花和观赏鱼)的主要监管机构后,收回和重新招标的农地租期越来越短,加上租金过高,以及一旦要搬迁,业者须承担高昂的清地和重建费,迫使更多农场停业。

去年,当局通知位于林厝港的金龙鱼养殖场Arowana Centre,租约于今年底到期。业者叶重智(60岁)表示无法承担新址的重建费,只能抓紧时间变卖产业,放弃30多年的养殖业。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