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陈维杰12年前接手父亲在裕华村巴刹和熟食中心的“肥肥烧腊云吞面”,这是一家经常出现人龙的人气档口,从2021年起已连续五年获得米其林必比登推荐。
不过,在2013年改行当小贩时,当年23岁的陈维杰连鸡蛋都不会煮。
从小到大,家中晚餐都由父亲陈福基(73岁)包办,母亲杨凤宽(71岁)平日在摊位帮忙;早餐比较简单,午餐一般出外解决。
陈维杰也没想过继承父业,他在大专修读酒店与活动管理课程毕业后,先在活动策划公司工作,参与企业年终晚宴的台前幕后协调。
性格外向的他如鱼得水,但工作半年后,父亲因常年劳累和久站,左膝盖与右脚踝疼痛,双脚都撑不住,须动手术,于是问他是否愿意接手摊位,否则就把摊位交还给政府。
陈维杰内心纠结,因为他深知小贩的工作时间极具挑战:每天凌晨2时起床准备,卖完午餐后再准备隔天材料,下午4时离开,工作长达14小时。
老店迎新主 生意节节高
当时的女友、如今结婚六年的妻子鼓励他“趁年轻不妨一试”,加上不忍心看父亲经营一辈子的生意结束、手艺失传,他最终硬着头皮答应接手。陈福基从1985年创业卖烧腊和云吞面,曾在不同地点经营,至今40年。
他对父亲说:“我连鸡蛋都不会煮,你真的相信我可以吗?”父亲说:“不要紧,我慢慢教。”
陈维杰说,父亲性子比较急,他只要求父亲:“如果我做错,你不可以大声骂我。”
父亲听进心里了,果然悉心传授手艺,不过第三天,当儿子起好火炭后,父亲便说:“我去吃东西,你自己保重。”从此,儿子开始独当一面。
陈福基说,眼看儿子很用心学,他决定放手,让他成长。在旁观察四五个月后,他安心去动手术,休养三四个月后回来摊位当配角,帮忙煮面和招呼顾客。
如今摊位获得米其林肯定,今年也进军“街边小贩”食阁,开了两间分店。陈福基说,儿子愿意接手、生意能够扩充,他真的很开心。
陈维杰则说,当小贩后时间变少,但陪父亲的时间更多,“有时候会觉得我们更像朋友和兄弟”。他也决定每个星期天休息,从星期六下午开始陪妻子,也会到双方父母家用餐,在打拼事业的同时兼顾婚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