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中国青年作家蒋方舟,曾是聚光灯下的“天才少女”。七岁写作、九岁出书、12岁成名,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和公众放大解读。经历无数争议与沉寂后,她复出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日前,蒋方舟在新加坡出席“2025新中论坛”,并做客《有客到》,畅谈文学、女性身份与自我寻找重建的旅程。
“痛苦、逆境、失败感,甚至耻辱感,都是作家的财富,”蒋方舟坦言。尤其对女性而言,成长过程中的耻感,是理解生命的重要线索。“很多人想逃避它,但作家会沿着它进入记忆的深处,把不美妙的体验,化为美妙的艺术。”
过去几年,蒋方舟消失——退出社交媒体、远离公众视线。她说,那段时间的自我怀疑几乎压垮了自己:“觉得不够好、不够格、名不副实。”写作,成为她追溯痛苦源头的解药。去年年底,她历经四年完成了成年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写这部自传性质作品的过程,也帮助她深入探寻“我这30多年是不是活错了”这个纠结的问题。
2025年初,她以文学播客《一寸》重回公众视野。每集讲述一位卓越作家及其作品,她以亲和真诚的声音重新吸引听众,节目上线几个月订阅数便突破十万。她说:“我意识到,不能等待某位德高望重的男性给我一个麦克风,给我一个小时讲文学。不能再安之于提供一个辅助的年轻女性的声音,我必须自己创造表达的空间。”
谈到女性表达的困境,她引用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女性需要500英镑和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打了个生动比喻:“女性不仅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还要有一栋自己的房子,有书房,有卧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客厅——一个由自己主导的话语场。”这是她对伍尔夫“房间”隐喻的延伸,也是一种成熟的姿态:从借住在他人叙事中负责适时提供边角料装饰品,到自主搭建属于自己的独立精神居所。
尽管凭借播客圈粉,实现口碑翻转,蒋方舟依然“人间清醒”,对大众和流量保持着警惕。她笑言自己可以拥有“500英镑,最多5000英镑,5万英镑就有点害怕了”。
访谈中,作为从小被妈妈一手“托举”成名的神童,她也坦率分享了在她口中倾注自己90%精力的母女情、在爱的表面之下暗涌的冲突,以及两人相互剥离乃至终极告别的尝试。
点击观看视频,见证蒋方舟如何在毁誉交织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