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民服役人员看诊时,医生将能直接通过电子病历,看到他们在武装部队医疗中心和公立医院的完整看诊记录,以及已做过的检查项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问诊和检查,优化流程,为服役人员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这样的无缝流畅体验,将在2028年武装部队医疗机构采用下一代电子病历系统(Next Generati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简称NGEMR)后,成为现实。
卫生部属下的全国医疗科技机构新联科技(Synapxe)和国防科技局(DSTA)已在9月签署合作协议,未来两年逐步为所有武装部队的医疗设施,接入新的电子病历系统。
这样一来,武装部队军医将能通过系统,直接查看病人过往的医疗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和医生笔记等信息,无需再等其他相关医院开具病人报告。同样地,国民服役人员若已在军方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再到公立医疗机构看诊时,医生也能直接查看结果,避免重复进行检查。
本地三大医疗集群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NUHS)和国立健保集团(NHG)已在去年采用了下一代电子病例系统,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SingHealth)则将在2028年完成部署。
朱倍庆:拆除公共与军队医疗体系隔墙
国防部政务部长朱倍庆星期五(10月24日)宣布武装部队医疗机构将采用新一代电子病历的消息,并见证了武装部队军医团和新保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这个备忘录下,双方将在医疗信息系统整合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提升服役人员的医疗体验,并合作开展更多培训、培养人才。
朱倍庆在致辞中说,我国的公共医疗系统和军队医疗服务都是世界级的,但过去两者之间隔着一堵墙,阻碍了信息互通:“而今通过这重合作关系,我们把这堵墙拆了,建立起一个单一无缝衔接的医疗体系”。
他指出,未来每个服役人员的医疗记录都将是连贯完整的,这也意味着他们能享有更好、更安全、更迅速的医疗服务。“这项协议不只是为了改善后勤,更是一项共同使命。”
总军医长:军民体系合作应对全球医疗挑战
武装部队总军医长李韦廷准将(医生)致辞时指出,武装部队面临着和外界一样瞬息万变的医疗挑战,例如全球疫情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因此医疗军不能闭门自守,必须迅速反应、持续创新、综合应对。
他强调,公共医疗体系具有应对这些挑战的规模、专业知识和综合网络,因此彼此合作至关重要,才能将尖端研究和先进医护实践也融入国民服役人员的医疗护理之中。
针对培训机会和人才交流,新保集团总裁伍伟豪教授受访时说,除了现有的住院医师培训和护理文凭等专业项目外,未来还会有更多非正式的培训机会,让军民两个医疗体系中的各类人员能够互相交流学习。
伍伟豪也指出,通过与武装部队的合作,公共医疗体系的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民服役人员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医疗保健需求。同时,双方更紧密的交流合作,也有助于让更多年轻国人从服役当兵起就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健康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