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在牛车水和武吉巴梳街的街道上,近400名中学生踏上一场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走出校园,走进文化”的年度活动已迈入第八届,为学生们提供亲身触摸新加坡多元社区文化印记的机会,感受城市历史的脉络与多元文化底蕴。
星期六(10月25日),来自本地15所中学的398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办,义安理工学院人文学与跨学科系中文系协办,旨在通过实地导览,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历史与文化。
教育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主席刘洁敏受邀出席,她致辞时说,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这些景点,深入了解早期华人社群的生活,体验本地多元种族和谐共处的文化特色,并加深对多元文化社会的理解与包容。
主办方安排12个特色文化景点,除了佛牙寺、詹美回教堂和马里安曼兴都庙等熟悉景点外,今年还新增牛车水原貌馆和多元和谐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武吉巴梳街(俗称会馆街)和牛车水一带多元社区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理解。
牛车水原貌馆在闭馆整修后,今年5月重新开放,展示早期华人下南洋的生活面貌,让学生了解先辈在牛车水落脚的故事。来自尚育中学的中二生王柏勋和白雪涵首次参观牛车水原貌馆,这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景点。
王柏勋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前华人的居住环境。房间很小,有的甚至住了10个人,厨房和厕所连在一起,条件十分艰苦,真是难以想象。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多了,感觉很幸福。”
下周,学校将迎接来自中国的交换生。白雪涵说,她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向外国学生讲解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因为这些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亲眼体验到的历史。
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北京同仁堂,也是文化之旅的亮点之一。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学生们不仅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师,还认识各种中药材的功效与用途。芽笼美以美中学的中一生李忻瑀说:“这次参观让我学到很多新知识。平时很少有机会去这些地方,今天了解了许多以前没接触过的中药,也学会它们的用法。我平时喝菊花茶,也曾随家人看中医,但今天能有系统地了解这些内容,收获很大。”
邀非华族合作伙伴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
主办方还邀请非华族合作伙伴,詹美回教堂和马里安曼兴都庙,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凝聚力。
詹美回教堂早在1825年便已存在,现有砖墙建筑建于1830年至1835年,是一座淡米尔回教堂。回教堂面向麦加,因此与街道布局略有不一致,建筑融合西方、本土与印度设计理念,别具特色。
芽笼美以美中学的中一生黄旭喆首次参观回教堂,他说:“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不同元素巧妙融合。”回教堂大门两侧矗立着高高的尖塔,导览员介绍,过去塔上曾点燃蜡烛,帮助远处船只辨识方向。由于当年周围靠近河流,蜡烛在夜晚格外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