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本区域的势力日益扩大,但亚洲大多数国家并不把中国视为安全威胁。尽管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激烈,亚洲国家仍希望同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而不选边站。

国务资政李显龙于伦敦时间星期一(10月27日)下午(新加坡28日凌晨),在智库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主办的对话会提出上述看法。

他首先指出,前身为冷战时期苏联的俄罗斯是欧洲的战略挑战,被欧洲许多国家视为安全威胁,因此而加强军事能力、强化集体防卫。

亚洲的情况不同。尽管中国的实力提升并加强军事能力,但亚洲多数国家并不认为中国是安全威胁,而视它为区内大国,与它有频繁的经贸、投资和人员往来。

李资政指出,亚细安一些成员国与中国之间存在悬而未决的南中国海主权问题,但这不会被视为事关存亡。各国仍希望维持好与中国的关系和经贸往来,就连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美国的盟友,也要维持与中国的利益关系。

延伸阅读

李资政提三策应危 别弃世贸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全球贸易网
李资政提三策应危 别弃世贸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全球贸易网
李显龙资政对伦敦展开工作访问 将与智库举行对话会
李显龙资政对伦敦展开工作访问 将与智库举行对话会

这使亚洲的战略局势与欧洲的有着非常不同的色彩和基调。亚洲国家在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同时也重视美国的经济存在,以及它所带来的安全稳定。这曾是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两边都受益。

李资政形容,亚洲国家如今面临困难局面。美国如果认为亚洲是重要的,就会表达出它希望亚洲国家如何与其他大国打交道的偏好。所有大国都会说不是要其他国家做选择,而只是希望能成为它们的朋友。这是亚洲国家能够接受的。

“我认为本区域所有国家、本区域所有小国都相信,在一个拥有选择权、存在着权力平衡、有多方势力的开放区域中被两边拉扯,但仍保有回旋余地、行动自由和自主权,会是更好的。”

他指出,各国无法得到都想要的一切,却能够共享繁荣并紧抓住这个区内的机遇。这包括欧洲和英国也对本区域感兴趣,而这涵盖安全问题。若欧洲和英国关心全球贸易,就必定关心南中国海区域,以及相关的航行自由问题。

李资政:亚洲国家面临局面虽不理想 但仍能找到前进道路

李资政认为,亚洲国家面临的局面虽不理想,但还是能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比我们被孤立、世界被瓜分成不同势力范围,而小国只能选择一个最好和最大的朋友要好得多。”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全球治理与安全中心主任普里(Samir Puri)是这场对话会的主持人。他问,国际势力平衡显然在发生变化,新加坡在此中如何避免只当一个旁观者,还能采取哪些做法?

李资政说,新加坡在国际上扮演积极角色,例如促成贸易合作、在联合国发起“小国论坛”(Forum of Small States),以及在气候变化等课题的论坛中积极参与讨论等。

通过积极外交,新加坡能获得参与机会,协助塑造共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态朝某个方向发展。李资政认为,当新加坡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即使无法决定结果,也可以发声。“如果我们的观点有道理,并且不仅对我们自己有意义,那我们就能发挥一些影响力,而事实也一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