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能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立信任、诚信和善意,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渊源、国家发展经验、一致的政策立场,以及务实合作的外交方式。

第四次出访以巴地区的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四(11月6日)总结四天工作访问时,向随行的新加坡媒体提出上述观点。

他说,新加坡与以色列的关系可追溯到大约60年前,当时以色列在帮助我国建立武装部队方面发挥作用,也为双方关系奠定基础。

不论是新加坡或以巴都是天然资源匮乏的地方,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以及作为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种语言社会所展现的团结,对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来说都具吸引力。

维文指出,信仰不同宗教、使用不同语言的新加坡人,已经超越了单纯共存的阶段,共同建设一个国家。大家从彼此支持中受益,而非诉诸暴力、无礼或不尊重。他认为,这向冲突各方证明,不同宗教和语言的人们,同样能携手创造更和平的未来。

延伸阅读

停火协议脆弱但仍持续 维文对以哈局势更乐观
停火协议脆弱但仍持续 维文对以哈局势更乐观
互信让新加坡能对以色列坦诚己见 助力中东稳定和平
互信让新加坡能对以色列坦诚己见 助力中东稳定和平

我国自1967年立场一致 持续支持两国方案

他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受到巴勒斯坦欢迎,关键在于我国自1967年的中东六日战争以来,在联合国的一贯投票记录所体现的立场——“我国一直或几乎一直投票赞成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的自决权及建设巴勒斯坦家园。

“即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希望我们在外交层面上,给予完全的承认,但当我们向他们解释立场时,他们并没有怨恨、愤怒,也没有其他负面情绪。他们聆听,可能与我们意见不同,但理解我们有一定的考量。”  

今年9月,维文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指出我国将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前提是巴勒斯坦要有一个承认以色列生存权,并明确摒弃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有效政府。

在外交层面上,新加坡虽尚未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但这无阻双方接触。不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总理曾到访新加坡,多年来,有超过800名巴勒斯坦官员通过加强技术援助配套,接受公共行政、治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

在维文看来,新加坡的信誉还源于我国对以巴都保持着谨慎、开放的沟通渠道,展现出专业与诚实的态度。

“新加坡从不讳言与以色列保持关系的事实,这让巴勒斯坦人认为,新加坡认真、目光长远,并坚持诚实的交往原则。因此,即使我们与以色列拥有良好且有效的关系,他们也视之为常态。”

维文指出,新加坡的外交方式被定义为务实、具建设性、避免空谈、避免为了谴责而谴责,或进行不必要的道德说教。

“无论我们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不会真正改变战争的进程或中东长期的走向。这些行动可能有帮助,也可能具有建设性,我们可以维持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但绝不要认为我们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正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与这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        

加沙地带冲突的画面“极其可怕”(horrendous),让人痛心疾首,维文呼吁新加坡人必须超越情绪反应(reaction),转向深层反思(reflection)。“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降低这种情况持续或重现的可能性?我们特别需要自我反思,确保永远不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呼吁青年走出同温层 以真诚对话了解中东现实

对于关心以哈冲突的年轻新加坡人,维文希望他们能与中东地区的多元群体接触、交流。他鼓励年轻人以坦诚、有礼且有意义的方式,与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话,而不只是留在自己的同温层中。

他认为,唯有实地与多元群体碰面、交流,了解对方的恐惧、希望、梦想和担忧,人们才能对局势得出更细致、更准确的评估,也才能更专注于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做好事。

同行的杨厝港区议员叶汉荣和东海岸集选区议员何礼娜,也对新加坡能同时会见两地政要,甚至是以色列不同政党的议员感到欣慰,认为这是基于我国同双方建立了信任。

两人也与数个以色列非政府组织碰头,了解对方的工作和探讨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