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年即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据本地一项最新调查,新加坡乐龄人士认为良好的老龄生活并非避免依赖,而是尽可能持续拥有自主掌控力。这包括在生活中维持财务、工作和社交等的自主能力。

由新加坡社科大学与全球多所大学组成的国际综合护理联盟(Intercontinental Alliance for Integrated Care)在新加坡、加拿大、中国大陆、香港和英国,就年长者对老龄化和健康乐龄的观感进行了调查。联盟星期五(11月21日)在本地的活动晚宴上,发布了这方面第一个多地区研究的调查结果。

晚宴上,狮子乐龄之友协会(Lions Befrienders)的长者,和来自南洋艺术学院、新加坡艺术大学的学生设计师,与新社科大携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代服装秀。(海峡时报)
晚宴上,狮子乐龄之友协会(Lions Befrienders)的长者,和来自南洋艺术学院、新加坡艺术大学的学生设计师,与新社科大携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代服装秀。(海峡时报)

在这个调查研究中,各地区各自进行数据收集和独立分析,在报告中分列不同章节。

研究聚焦于三方面:年长者如何看待老龄化和健康乐龄;这些观感如何因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状态而改变;个人如何应对转变和挑战。

针对新加坡的调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前者共有1050名乐龄人士参与问卷调查,舍掉不完整和无效回应,最终受查样本为902人;后者深入访谈,共有15人。

延伸阅读

汤玲玲:老龄不仅仅是个数字
汤玲玲:老龄不仅仅是个数字
新马学府机构合作 怡保化身东南亚首个老龄综合护理“生活实验室”
新马学府机构合作 怡保化身东南亚首个老龄综合护理“生活实验室”

研究将年长者分为55岁至64岁、65岁至74岁、75岁至84岁三组;针对如何看待老龄化这个问题,共分八个方面:家庭与亲密关系、友谊与社会联系、宗教与精神生活、娱乐与义工活动、个性与自我管理、财务稳定与金钱管理、工作与事业、身心健康与体能外貌。

研究发现,“掌控力”(mastery)是本地年长者判断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指标,即个人感觉自己能掌控生活的能力有多大,这包括自主力、控制力和选择力。

新加坡报告的首席调查员是新社科大副校长(策略合作与业务管理部)陈姵莹副教授。她指出,许多受访者都明白身体会退化,也不抗拒衰老,只是担心有一天自己不能做决定、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失去自主力。他们都希望能延缓失去自主掌控力的时间。

她说:“有趣的是,15个深入受访者都认为要尽可能储蓄,越多越好。许多人也表示不想被迫与子女同住,因为他们珍惜独立自主。”

在75岁至84岁组合中,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家庭与亲密关系”,显示她们认为,保持社会联系有助于维系情感,获得更大的社区关系支持。

男性的认同感则往往与工作相连,也因为这样,他们退休后更容易陷于社会孤立。三组男性对工作的认同感都比女性高;未退休或接近退休的55岁至64岁男性,在八个选项中仍把工作排在第五位,其他组别的男性和女性都把工作排在末位。

陈姵莹说,研究团队将根据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将关注点从如何帮助年长者转移到如何让他们参与回馈社会;提供良好的综合护理,帮助塑造代代相传的健康乐龄生活模范;企业应考虑实施“渐进式退休”,降低退休失业的失落感。

她说,团队将在明年根据研究成果推出跟进试点项目。她没透露具体详情。

哈莉玛:老龄化改变生活步伐 带来新洞察与智慧

新社科大名誉校长前总统哈莉玛是上述晚宴主宾。她致辞时说,她身为立国一代,见证了老龄化如何改变生活步伐,却也带来新的洞察与智慧。

“我遇见的许多年长者告诉我,最重要的不只是要有良好的医疗保健,还要有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他们渴望有继续参与的机会,以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要跟对他们重要的人和事保持关联。”

国际综合护理联盟去年成立,目前成员已增至20所大学。七所新加入的学府将在来年展开同类研究调查;它们包括韩国全北国立大学、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日本帝京大学、马来西亚苏丹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