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早在今年1月发表报告,提醒美国要对抗中国,又要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美国国内国防工业基础还没做好充分准备。报告提到美国某些类型的武器系统和弹药的库存耗尽,如“毒刺”地对空导弹、155毫米榴弹炮和弹药等,但补充武器库存的速度缓慢,也就是说,生产比不上消耗的速度。不仅如此,报告指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仍是以和平时期环境的节奏在运作,一旦碰到重大地区冲突,大量武器消耗肯定很快超过库存,这无形中会削弱美军进行持久战的能力。

战争打了近一年半后的今天,这些问题或迟早出现。各国关心的是,俄乌可能停战吗?欧美和中国现在的态度是什么,是继续撑下去?还是因应形势而立场有所松动?

《经济学人》:乌克兰与时间赛跑 争取反攻取得胜利

英国经济专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分析指出,自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以来,乌克兰已经获得了西方盟友起初不愿提供的一系列硬件,如坦克、战斗机及集束炸弹。为了确保反攻取得成功,乌克兰已向美国要求提供更多精良武器,包括射程约150公里的陆射小直径炸弹(GLSDB),以及射程达297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美国已答应提供GLSDB,但尚未运抵,至于ATACMS,美方没有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