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许多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得比预期还慢,若是高利率因此维持更久,可能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星期二(7月1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聚焦由工资带动居高不下的服务通胀。它也指向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造成的价格上行压力,尤其是石油等商品的价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服务价格上涨阻碍了通货紧缩进程,使货币政策正常化变得复杂。因此,通胀上行风险加大,高利率可能持续更长。”

尽管发出这些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仍有望实现软着陆。它将全球经济明年的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3.3%,今年的增长预期保持不变,为3.2%。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随附的博客贴文中说,“表面之下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

延伸阅读

ARMO:亚细安加三经济发展趋势乐观 但通胀风险犹存
ARMO:亚细安加三经济发展趋势乐观 但通胀风险犹存
报告:本地居民对通胀预期 呈现不均衡下降且产生分歧
报告:本地居民对通胀预期 呈现不均衡下降且产生分歧

在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而中国经济表现落后之后,许多国家的经济表现在今年第一季趋于一致,亚洲再次成为主要推动力,而美国经济的火爆势头则有所降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预测,这两个国家将占全球经济增长的近一半,而疲软的欧元区经济也有望回暖。

今年早些时候的通胀数据令美国联邦储备局降息预期推迟到最早在9月份减息,到时在6月份首次降息的欧洲央行可能再次采取宽松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星期一(15日)说,美联储在第一季未获得任何额外的信心,但第二季的三个数据,包括上周的数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对通胀朝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的情况更加有信心。

美国利率长期维持高位也将给美元带来上行压力,使新兴市场的通胀、利率、增长和债务状况复杂化。

古林查斯还警告,疫情过后,各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疲软,使国家容易受到新冲击。他特别针对美国,并说:“令人担忧的是,像美国这样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仍维持财政立场的国家,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不断上升,这对美国国内和全球经济都构成风险。”

由于第一季私人消费反弹和出口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4个百分点,达到5%和4.5%。但它警告,中国的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疲软状况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这种上升势头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预计到2029年,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放缓至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把印度的增长预期上调至7%,这也是由于私人消费前景好转,尤其是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