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峰科技(Nanofilm)今年迄今股价跌超三成,主营半导体业务也面临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
对此,股东质疑公司此前的一些巨额资本支出项目在战略上是否合理,以及公司是否会因关税而调整对各业务部门的经营展望;也有股东指出,公司创办人史旭博士对公司影响力过大,或存在隐忧。
纳峰科技下星期五(4月25日)召开常年股东大会。针对股东们在大会前提出的问题,公司星期六(19日)晚间发布文告作出有关回应。
在资本支出上,股东要求集团阐释过去几年,产能利用率极低的情况下,集团依然有巨额资本支出的具体原因。股东还提问,集团为何不考虑以合资来降低扩张风险。
纳峰科技回应称,集团在越南和印度的扩张是以客户为导向,尤其是来自中国和亚洲的主要客户。这些投资能支持集团区域化运营、深化整合程度并实现客户群多元化。在投资扩张前,集团已对税收和贸易等相关制度作了全面评估,未来资本支出将逐渐减少。
至于股东询问能否将中间产品转运,来避免未来关税实施的影响,集团坦言他们考虑过中间产品转运,但(产品)技术要求和客户近场加工需求等因素,让本地化生产能力成了必备条件。
股东也关心美国对等关税是否影响集团各业务部门的经营展望。对此,纳峰科技回应说,目前公司对先进材料业务、工业设备业务和纳米加工业务的业绩展望没有变化,集团对美国的直接敞口比较有限。
“美国关税的实施仍处于早期阶段,集团正密切监测其影响。也正在评估所有可用选项,并和主要客户保持对话,以了解他们需求的变化。”
另外,有股东质疑创办人史旭博士对集团影响力过大,不仅控股比例近50%,还担任多个高管职位,可能会导致“关键人物风险”,也带来对于继任计划和公司治理层面的隐忧。这名股东提问,公司是否会考虑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
集团回应称,目前没有减少史旭博士持股比例或运营参与度的考虑,但指出他们知悉关键人物风险的可能性,而治理仍是优先事项。文告指出,目前董事会成员有五分之四为独立董事,以确保强有力的监督和战略平衡。
纳峰科技股价星期四(17日)收于0.505元,涨幅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