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加剧海平面上升负担,进而对我国岛屿构成威胁。公用事业局将针对八个近海岛屿展开风险评估,以加强海岸保护工作。
新加坡国际水周焦点展2025和第41届世界水利学大会星期一(6月23日)开幕。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通过预录视频致辞时说,加强防洪适应能力与韧性是当务之急,我国正在制定全国气候适应计划,指引长期的应对策略。
“防洪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立法、社区韧性建设,以及防洪应对行动,四管齐下加强防洪能力。”
她说,我国也致力保护海岸线,正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适合个别海岸线的应对措施。“情况允许的话,这些应对措施将同时发挥多功能,除了增强环境,也支持更有效的土地使用。”
例如,我国2023年宣布要通过填海建造名为“长岛”(Long Island)的800公顷人工岛,以缓解海平面上升对东海岸到滨海一带的威胁。
长岛不仅有潜力保护东海岸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影响,还可多添20公里的滨水公园,并增加土地面积供建造住宅,以及工业和娱乐休闲等设施。
为进一步强化海岸防护能力,我国也计划最迟明年针对圣淘沙和西南海岸展开海岸线研究,这两个项目分别由圣淘沙发展局和公用局主导。
傅海燕宣布,公用局接下来也将针对八个近海岛屿展开风险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工作的时间线和八个岛屿详情,公用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本周稍迟公布细节。
傅海燕指出,我国面对的挑战并非独有,政策制定者、营运商、研究员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密切合作,填补知识空白,并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洪水、干旱和极端天气将继续考验我们的系统和决心,但也为集体行动提供了契机。我们不仅要建设更坚固的防洪堤坝,还要创建更智能的系统、更强壮的社区,并把气候韧性融入规划、建设与生活方式。”
我国早前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