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集团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深度整合至银行营运各层面。不过,银行在作业中使用不同的大语言模型(LLM)并对比结果,以确保答案精准避免“幻觉”。
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星期三(7月23日)出席《财富》(Fortune)杂志和国际科技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联办的财富人工智能峰会(Fortune Brainstorm AI Singapore)时,与杂志亚洲版执行编辑钱德勒(Clay Chandler)进行对话。
陈淑珊指出,她接任总裁当天,便收到董事会的讯息“连总裁的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她说:“这就是从上而下的讯号。如果我可以被AI取代,那银行里的其他一切也可以。”
并用多个模型 提升服务质量与可信度
星展集团已在多个场景下使用生成式AI,包括客户服务、信贷分析、永续发展问答,以及理财建议等。陈淑珊指出,为确保答案精准且避免幻觉(hallucination),集团在关键任务上通常会让两个不同的大语言模型同时生成答案。
“我们通常会让两个模型互相‘竞技’,然后才将最一致的答案呈现给客户。若答案差异太大,便可能有偏误风险,因此人类在环节中仍扮演关键角色。”
打造“超级银行家” 释放员工潜能转向高阶服务
生成式AI已经可处理九成以上的常规客服电话。陈淑珊说,这为前线人员转型为客户经理释放了大量人力资源。
“我们可以把这些同事从‘我是否还清账单’的服务电话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谈如何协助客户管理供应链、应对关税冲击等更高层次的问题。”
星展银行星期二(22日)推出一款生成式AI驱动的职场教练平台,与国际知名领导力教练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共同开发,让员工随时获得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建议。
陈淑珊观察到,最初使用AI的群体,是初入职场的新人与高层管理者。“中层反而最迟接触AI,也因此是最容易被AI边缘化的一群。”
银行须部署“代理人时代”的客户入口策略
随着AI代理人(agent)成为用户的主要入口,陈淑珊指出,银行必须重新思考自身可见度。
“客户不再到谷歌搜索银行,而是问自己的AI代理人哪个银行最好。那我们的资料是否能被代理人检索到?”
她说,银行过去依赖搜索引擎优化策略(SEO),现在则须在代理人生态中争取调用性(callable)。星展正着手规划让自身服务接口适用于各种代理人平台,维持品牌触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