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上周通报的骨痛热症病例共有42起,比前一周减少九起。这是近年来单周新增病例数最少的一周。
国家环境局网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31日至9月6日新增的骨痛热症病例为42起,比前一周的51起,少了九起。
截至星期一(9月8日),骨痛热症活跃区共有六个,其中有一个是累计至少10起病例的红区;位于杨厝港仙人掌弯道(Cactus Drive) 的黑区一共有93起病例,而且持续出现传播情况。
截至本月6日,今年共有3324起骨痛热症病例。去年的骨痛热症病例总数超过1万3600起,比前年的9949起增加近37%。
自2023年9月以来,第二型骨痛热症病毒(DEN-2)一直是主要流行株,此前是第一型(DENV-1)和第三型(DENV-3)病例占比最高。
环境局提醒,我国人口对骨痛热症四个血清型的免疫力仍然较低,如果不采取充分措施,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病例激增。
每年5月至10月的天气较炎热,通常会出现更高的骨痛热症病毒传播率。这是因为伊蚊繁殖速度加快,且蚊体内的骨痛热症病毒复制也更迅速。
环境局提醒公众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并定期清除积水,落实防蚊措施,以降低蚊虫滋生风险,防范病毒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