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长者在空暇时接小差事赚点外快,由本地慈善机构推出的一项“微型就业计划”获得资助,开发数码应用,以更快速、更便捷地配对合适工作。

太和观慈善机构2023年与护联局合作,在太和观旗下11个活跃乐龄中心,试行“微型就业计划”(Micro-jobs programme),至今已扩大至所有18个中心。

星展集团旗下的星展基金会,星期一(10月13日)宣布,将为这项计划提供147万元资助,并投入技术专长,协助开发手机应用,预计明年可使用。

新应用让年长者能在手机上直接浏览并选择时间、地点合适的微型工作,无须像目前一样,前往乐龄中心了解详情。

星展基金会董事魏洪英说,合作旨在赋能年长者,重新定义年长者在社会的积极角色。基金会希望鼓励包括本地企业在内的更多合作伙伴,逐步加入这项计划,提高微型工作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延伸阅读

勿洛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 全岛首家每日营业16小时
勿洛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 全岛首家每日营业16小时
上午员工下午义工 年长者生活不留白
上午员工下午义工 年长者生活不留白
星展银行新加坡区主管林鑫川(右二)特别为这次合作创作一首诗,并在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左三)的见证下,把作品赠送给太和观创始主席、现任副主席李锦祥(左二)。太和观副主席许悦明(左一)和太和观首席执行官李德生(右一)也参加仪式。(梁麒麟摄)
星展银行新加坡区主管林鑫川(右二)特别为这次合作创作一首诗,并在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左三)的见证下,把作品赠送给太和观创始主席、现任副主席李锦祥(左二)。太和观副主席许悦明(左一)和太和观首席执行官李德生(右一)也参加仪式。(梁麒麟摄)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一应邀到场见证合作仪式。他说,新加坡社会已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但人们不必一直强调“老”,而应转念,不让“变老”变成限制,改以思考如何活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他指出,老龄化社会不仅是医疗系统问题,政府、社区和各类机构可相互协作,为年长者提供健康资源和互助支持的生态系统,让年长者在退休后仍能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社会联系,重新找到生活目标和意义。

“我们可能无法让你的薪水恢复到从前的水平,这很难,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生态系统,重新帮你找回生活的目标。”

目前已有约700名年长者加入微型就业计划,共完成近30万项小差事,如为其他乐龄送餐或提醒服药,受惠者约1万人。每项微型工作可获得约1元报酬;较复杂的任务,如协助筹办活动,则可赚取约4元。

太和观首席执行官李德生说,这项计划有效帮助年长者继续与社会保持联系,赚取收入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尊严、有目标地安度晚年。

2023年加入计划的退休德士司机周水龙(80岁),现在生活更有目标。他每星期有四天,从住家走路10分钟到勿洛南第12座的太和观乐龄中心,帮忙点名、协助主办活动或陪送看医生等,赚取每月100多元的外快。

“我没有开德士后,每天早上做完运动,就无所事事。现在觉得自己有用,好像送餐、和其他老人家聊天、帮他们解释如何用手机、带人去看医生等。我现在活得更开心。”

70岁的林美香自2015年,就到住家楼下的太和观乐龄中心当义工。她每天风雨不改,上午7时许就到中心报到,直到傍晚才回到独居的一房式组屋。自2023年有了微型就业计划后,她每月还能赚取100元至400元。

“帮助别人是我的娱乐。我来这里,重点不在钱,我认识很多朋友,和老人家说话、帮忙搬椅子、准备食物等,而且看到一些人健康出问题,也会更警惕自己必须注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