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至今年8月,社区调解中心共收到1300起有关邻里纠纷的自愿调解申请,但约一半的案例中,有一方没有回应,另有约两成案例中,至少一方明确拒绝调解。
律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穆仁理,星期二(10月14日)在国会答复多名朝野议员有关邻里纠纷情况和调解框架的提问时,分享相关数据。
今年9月24日,义顺两户居民疑因噪音爆发冲突,66岁男子涉嫌在走廊持刀袭击一对夫妇,导致30岁越南籍女子伤重,送院抢救不治。
律政部和国家发展部9月27日联合发文告说,女死者曾在今年6月12日向社区调解中心提出调解申请,但被告没回应,调解因此无法进行。
穆仁理星期二在国会上指出,2020年至2024年,邻里纠纷审裁庭(Community Disputes Resolution Tribunal)共收到1031起诉案,其中约65%,与噪音问题有关。
他说,义顺命案让一些国人感到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强调,政府会继续加强社区纠纷管理框架,包括推出指示调解框架,以及在淡滨尼试点的社区关系处(Community Relations Unit)计划,以应对较复杂案例。
在现行社区纠纷管理框架(Community Disputes Management Framework)下,出现邻里矛盾后,居民应先尝试自行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效,他们可向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提出自愿调解申请。
若自愿调解未能进行,当局可酌情发出调解指示,强制当事人参加调解;若调解无效,作为最后手段,当事人可诉诸邻里纠纷审裁庭。
社区关系处隶属国家发展部社区事务署(Municipal Services Office),从今年4月起在淡滨尼市镇试行。根据律政部和国家发展部此前的联合文告,试行至今,社区关系处共处理五起与噪音有关的严重邻里纠纷。
负责社区事务的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陈圣辉,星期二在国会上也回应多名议员就扩大试点计划的问题。
陈圣辉说,当局正仔细评估社区关系处的试点计划,确保系统与流程运作顺畅,并能以适当且可持续的资源方式推行。他呼吁议员和公众理解,当局会在完成评估后,决定是否将社区关系处的服务推广至其他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