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家水务服务委员会指出,在打造国家成为数据中心枢纽的同时,政府必须全面评估国内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否则应果断拒绝高端技能数据中心的建设,并严格禁止比特币及其他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推进。
国家水务服务委员会(SPAN)主席查尔斯指出,此类产业不仅消耗大量电力,还依赖大量水源进行冷却。若其发展可能影响民生用水,政府应立即介入监管。
“尽管数据中心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政府必须关注该行业对水资源的消耗,确保不会影响下一代的用水安全。”
查尔斯星期一(2月10日)在国家水务服务委员会大厦召开记者会时指出,马国自2000年便已开始发展数据中心业务。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AI)生成技术的崛起,数据中心对存储与运算能力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水电消耗显著上升。
“为确保未来发展不会对整体水资源造成压力,我们必须尽快规划数据中心的用水管理,确保其增长不会挤压工业与住宅等领域的用水需求。”
他补充,早期数据中心仅作为信息存储用途,水电消耗较低,因此才未受到严格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生水主要来自河流,占81%;水坝储备占17%;地下水源仅占2%。然而,生水供应也长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河水污染和干旱季节的影响。”
《南洋商报》引述他说,因此,针对依赖大量水源冷却的数据中心,当局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管控措施,适度设限,例如控制生水用量,并推动再生水的使用,以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借鉴挪威、新加坡等国的管制措施,国家水务服务委员会将制定数据中心用水指南,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为确保水资源的永续供应,该指南将把使用再生水作为数据中心项目审批的条件之一。
“我们正在优化涉及数据中心发展的供水政策、法规及技术合规要求,其中包括研究数据中心对替代水源,如再生水、雨水或海水淡化水的最低使用比例的合规要求。”
他说,目前新加坡数据中心的总用水量(WUE)为2.0以下,不过,该会将采用循序渐进方式,以便让数据中心得以符合所制定的要求。
“指南也将规定数据中心须具备替代水源,如海水淡化或雨水收集,具体要求将取决于数据中心拟议开发区域的替代水源可用性与充足性。
“为此,在数据中心建筑的规划许可(KM)申请阶段,水供营运商必须评估是否可采用除饮用水以外的其他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