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业的个人数据战愈演愈烈。支付服务商Stripe成为首家公开呼吁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采取行动,阻止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银行向第三方收取客户金融数据访问费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
Stripe在上星期五(8月29日)提交,并于星期二(9月2日)公布的信函中指出,在尚未完成最终监管规则前,若允许银行收取费用,将对数以千计企业及数百万消费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Stripe向CFPB提出了几种选择,包括在机构制定新规则期间对收取费用的银行采取执法行动,以及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或司法部报告它发现的“反竞争行为”。
截至发稿前,Stripe拒绝就《联合早报》的询问作出置评。
事件起源于7月初,摩根大通通知包括先买后付(BNPL)巨头Plaid在内的数据聚合商,将对其获取客户账户资料征收高额费用。摩根大通辩称,聚合商和金融科技公司是“搭便车”的“不劳而获者”,因为它们依托银行的自建系统。7月末,Plaid受不了高价数据费,对摩根大通提起诉讼。
争议的焦点是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1033规则,也被称为美国版的“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新政。这一规定于2024年10月在拜登政府末期发布,鼓励市场竞争以刺激创新并降低消费者成本。根据规则,金融机构必须允许消费者免费访问它的财务数据并转移给授权第三方,禁止银行对存款和信用卡账户数据访问收费。
但银行业协会随即要求法院推翻这一规则,特朗普上台后亦称“违法”。在多方压力下,CFPB八月启动新一轮公众咨询,重新评估相关条款。
在Stripe表态前,金融科技协会(Finan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等行业组织已率先反对摩根大通的收费计划,并在法院为CFPB的规则辩护。
随着监管前景未明,这场大型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业与新兴金融科技业之间的博弈预料将进一步加剧。
争论的核心包括,谁可以代表消费者访问数据,银行是否可以收取访问费用以弥补共享数据的成本,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数据泄露的风险等。这些争议也是CFPB正在重新考虑的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