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中国大陆对香港加强控制,竞争对手能力被削弱,使得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巩固。在稳定和商业友好且低税收市场的吸引下,大量私人财富和资本流入新加坡。

然而,相对于私人市场的蓬勃发展,新加坡股票交易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

经济学人智库(EIU)近日发布的EIU Viewpoint报告指出,更多投资人将从香港转移至新加坡,但新加坡股票交易市场需要通过改革走出低谷。

报告指明,新加坡交易所始终受交易量低和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困扰。新交所中基本上都是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持股的企业,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之类的重资产公司,而后者近年来因高利率受到不少冲击。

尽管企业收益健康,新加坡市场的市盈率却自2020年的14.81,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10.74。这可能意味着投资人情绪趋于谨慎。

延伸阅读

花旗环球财富:新加坡股票不便宜 货币政策料持紧
花旗环球财富:新加坡股票不便宜 货币政策料持紧
经济学人智库:新加坡经商环境全球最佳
经济学人智库:新加坡经商环境全球最佳

此外,报告也指出新交所的退市量经常超过上市量。新交所数据显示,2023年只有17家公司或基金进行首次公开售股计划(IPO),其中主板六家、凯利板11家,比上一年少两家。

下半年IPO活动料保持低迷

报告指出,随着新加坡REITs的估值下降,IPO活动在2024年下半年依然会保持低迷。在高利率商业环境中,私募和风投基金支持的高成长性企业,对上市可能也会持保留态度。

它指出,新加坡政府正在考虑出台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以支持新交所的发展。这个建议由创业及私人资本投资协会(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Association,简称SVCA)所提出。SVCA是一个行业组织,会员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Temasek),以及本地和国际风投公司。SVCA提出新加坡可以效仿澳大利亚和泰国,让家族理财办公室等私人资本,包括养老和主权基金,参与股票市场活动。

此外,通过补助金降低上市成本以及提高对新加坡上市股票的调研覆盖度,也能提振上市活动。新交所也和泰国证券交易所有合作,通过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给予投资人持有海外公司股权的机会,以拓宽市场准入。

报告认为,即使改革能够落实,新加坡还是需要通过更全面的手段鼓励本地基金和资产管理经理人活跃交易,并通过建立新的企业治理与披露条例来提高长期投资人的信心。

随着中国大陆对香港加大管控力度,再加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和大陆市场受房地产影响而下行,报告相信香港在逐步增强对大陆市场依赖的同时,竞争能力继续被削弱。

反观新加坡市场,它对撤离香港的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巨大,如果及时实施全面性改革,新加坡将能进一步吸引长期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