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连续三年在《全球普惠金融指数》(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高居榜首,是最具金融包容性的市场,而全球整体金融包容性则连续第二年得到改善。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金融包容性是指个人和企业能够获得满足其需求、有用处且负担得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美国信安金融集团(Principal)以及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br),星期三(10月9日)发布2024年《全球普惠金融指数》研究结果。
新加坡在三个关键领域表现卓越
新加坡综合得分升至78.8,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金融包容性最强的市场。香港和韩国分别以75.3分和72分,位居第二和第三,其中韩国排名大幅上升十个名次;去年排第三的瑞士,今年排第四。
报告指出,新加坡在三个关键领域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在雇主和政府支持两项指标中排名全球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在雇主提供的养老金缴纳、保险计划、灵活工资制度和财务指导等方面的强大支持力度,以及有效的公共养老金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以及较高的就业水平。
此外,新加坡在“企业信心推动力”指标中也名列第一,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成功的能力上提升三位,位居全球第五。我国在金融系统的数码化发展上也取得显著进展,在线连接度排名从2022年的第十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五位。
独特货币政策框架支撑金融稳定
新加坡金融体系在面临通胀和不确定性时保持韧性。信安亚洲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阮豪忠表示:“新加坡采取了独特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过控制汇率而非利率干预,有效应对了输入性通胀和国内成本压力。这种策略在全球经济动荡期间,为新加坡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更大的稳定性。”
尽管我国整体得分提升,但在金融系统支持方面排名下降。新加坡在该领域得分上升5.1分,排名却从去年的第三位降至第四位。其中,资本可获得性方面虽依旧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但得分有所降低。
金融科技提升储蓄率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包容性水平连续第二年实现整体提升。在研究涉及的41个市场中,有32个市场的金融包容性得分同比上升。拉丁美洲、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系统得分普遍提升。东亚和东南亚分别上升4.1分和5.6分。然而一些发达市场,如美国和北欧国家的金融包容性得分下降。
此外,报告还指出,金融科技发展迅速的市场通常具有更高的储蓄率。数据显示,在国内储蓄率高于全球中位数的市场中,79%的金融科技得分有所提升,而那些储蓄率低于中位数的市场中,仅60%实现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