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技术(AI)发展比许多国家都更为活跃,近期一份调查却发现,新加坡企业有许多管理层依然对人工智能技术缺乏信任,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因此放缓了人工智能投资。
国际数据分析公司Qlik通过对全世界4200名首席级别高管(C-suite executives)和人工智能决策制定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新加坡企业发展人工智能项目时,遇阻现象比其他市场更为显著。
高达34%的新加坡企业拥有超过50个仍处于评估或计划阶段、且尚未上线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这个比率明显高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此外,11%的本地企业有超过50个人工智能项目得到推进,但最终被中止或取消,这也比全球8%的平均水准要来得高。
报告指出,广泛存在的“信任危机”是阻碍企业投资于人工智能的主要因素之一。Qlik的调研显示,在全球范围,有37%受访高管说,公司高管层对人工智能仍缺乏信任,42%认为他们的高级员工不太信任这一科技,还有21%认为他们的客户也不信任人工智能。
在这种“信任危机”影响下,全球有61%受访高管说,他们所在企业因此放缓了人工智能投资。而在新加坡,更有多达74%的高管说,这种不信任的情绪阻碍了他们所在企业的人工智能投资进度。
受访企业:预算是推动AI计划挑战之一
此外,新加坡企业发展人工智能项目时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数据管制、预算和人力等难题。
本地企业的受访高管中,认为”预算有限”是推进人工智能项目一大挑战的比重最高,为28%。认为缺乏可信赖数据用于人工智能工作和面临数据管制挑战的受访高管,均占了26%。
还有23%的受访高管认为,企业缺乏开发完成后立即推出人工智能产品的技能;19%认为他们缺乏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能力。
对此,Qlik说,企业要获得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回报并在竞争中更好地服务客户,至关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工智能项目从规划走向成功部署阶段。
新加坡企业高管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谨慎态度,还体现在开发流程上。目前,72%的人工智能项目是由企业内部开发,有67%的受访高管同意内部开发要优于外部引进。
相比之下,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决策制定者(79%)都认可使用“现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作为基础,来增强企业的开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