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或为新加坡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徐芳达对此指出,商界不应将特区视为零和游戏,而应着眼扩大市场,让那些原本没有在两地开展业务的企业愿意投资,实现共同增长。
他还说,虽然财政预算案能帮助企业短期内降低成本,但它们也应关注转型和提升员工技能,开拓海外市场。
徐芳达星期一(3月10日)在《联合早报》预算案对话会上发表这一观点。他说,企业在新加坡面临较高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而马来西亚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当然,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强项,一些行业仍然更适合在本地发展。如果我们能发挥各自优势,就能形成互补。”
他也承诺,对那些可能受影响的企业,政府会尽量帮助它们转型,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政府确保多数资源流向中小企业
今年的预算案中有多项为企业减低成本的措施。譬如,政府为雇佣至少一名本地员工的活跃公司,提供至少2000元的现金补助,而每家公司可获得公司税回扣以及现金补助,总额上限为4万元。徐芳达认为,这是为了确保多数的资源流向中小型企业。
政府也将在未来两年,提高渐进式加薪补贴计划(Progressive Wage Credit Scheme,简称PWCS)下,对雇主加薪额的补助幅度。徐芳达说:“政府当然认为这对员工是好事。但我们也不可以把所有的负担都交给雇主。因此,政府帮忙支付一部分(加薪),雇主支付一部分。”
李坚辉:企业应在四方面转型
参与讨论的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主席李坚辉认为,政府津贴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现金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在四方面考虑转型,以迎合变化的市场。这包括提高生产力和引入自动化和机械化作业、开拓国际市场、投资人工智能(AI)等创新领域,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
徐芳达对此表示,他明白部分企业存在转型困难的问题。政府会继续推动劳资政三方合作,并与各商会沟通,协助更多企业走向转型。
颜晓芳:更新版技能创前程企业补助如“电子钱包”
另一方面,李坚辉注意到,许多企业对技能创前程企业补助(SkillsFuture Enterprise Credit)和它的用途不了解。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对此回应说,政府已简化申请流程,希望更多企业能利用以培训员工,达到自身的转型目标。
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1万元补助额。在现行措施下,公司须先支付培训费用,再报销。颜晓芳说,接下来推出的更新版计划犹如“电子钱包”,方便公司直接查询所剩补助额,免去报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