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传统行业聘请外籍劳工的成本显著上涨,但迫于长期存在“招人难”问题,企业只能继续招聘外籍劳工以满足经营需求。

听取业界建议后,政府已适当放宽雇用外籍劳工的年龄、非传统外籍劳工来源范围等限制,并放缓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月入门槛的提升,希望能帮助企业缓解“用工荒”难题。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星期一(3月10日)出席《联合早报》预算案对话会,在回应企业聘请外籍劳工的人力成本高,以及新加坡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等相关问题时,作出上述回应。

准证月入门槛提高 企业聘请外国员工费用高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主席李坚辉在讨论中分享说,若可行,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乐于聘请本地员工,但迫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压力,企业往往很难聘请到足够的本地员工。

他补充说,除了基础薪资外,企业在聘请外籍劳工时,实际上还需承担宿舍和外籍劳工税等额外成本,合计费用不低。

延伸阅读

人力部:持工作准证者7月1日起 可在我国工作到63岁
人力部:持工作准证者7月1日起 可在我国工作到63岁
调查:成本上升 人力不足 防疫限制 本地商家面对三大经营难题
调查:成本上升 人力不足 防疫限制 本地商家面对三大经营难题

在引进外来专才方面,翔晟基建工程公司主席兼顾问颜毓莹现场提问说,自从S准证和就业准证的月入门槛提高,公司招聘外国员工成本比以往更高,更新准证时,薪资涨幅也很难符合上调幅度;尤其是对账期周期较长的建筑行业,很难跟上准证要求的薪资更新速度。

她说:“更新准证真的很头痛……如果薪资没跟上涨幅,准证更新会失败;我们愿意加薪来为较优秀员工更新准证,但这又会让本地员工觉得不公;如果不加薪,没有了这个外籍员工,我还得再请一个来替代,工作也要重新分配。”

对此,颜晓芳说,政府一直在听取业界和商会建议,也在持续调整相关政策,希望能帮助企业缓解这类用人成本。

例如不久前,人力部取消了工作准证最长雇佣限制,也提高了新申请者的年龄上限;同时,响应行业需求,政府也扩大非传统外籍客工来源名单,将允许聘用来自不丹、柬埔寨和老挝的熟练客工,并计划扩大客工的可就业范围。

颜晓芳说:“这几年,我们一直都在检讨,和商联会及不同领域的企业沟通,了解哪些领域最缺哪类员工。”

她表示,当局会继续观察市场需求。她强调,政府了解当前就业准证月入门槛,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人力成本压力,所以今年没继续提高;之前调整时,也提前告知,让企业有时间做准备。

颜晓芳还说,此前的调整是为鼓励企业引进高技能和高素养专才,同时确保本地人才有充分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