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银行星期五(5月9日)发布今年第一季业绩,净利报18亿8300万元,同比降5%,但超出分析师普遍预期;本地三家银行首季业绩披露季画下句号,市场反应普遍趋于乐观。

美国对等关税风波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众银行管理层口中的高频词。三家银行纷纷增加准备金,对潜在冲击“严阵以待”。

华侨银行集团行政总裁黄碧娟星期五在业绩会上说,眼下宏观环境相当难以预测,银行须保持灵活,在识别潜在冲击的同时,也要把握机遇,和客户积极互动并为他们做足准备。

首季,除了大华银行净利略低于预期,其他两家均达到分析师普遍预测。市场反应积极,三银行股价星期五均上涨。星展股价收报43.71元,涨1.439%;华侨银行起0.433%至16.23元;大华银行涨0.81%到34.83元。

星展首季净利报28亿9700万元,同比跌2%,但符合预期;大华净利14亿9000万元,同比持平,却略逊于预期。

延伸阅读

分析:五大“新加坡优先”板块股成关税战避风港
分析:五大“新加坡优先”板块股成关税战避风港
冠病疫情拖垮生意 前中小企老板仍在开私召车还债
冠病疫情拖垮生意 前中小企老板仍在开私召车还债

星展将其净利下滑,归咎于税费成本上升,即15%全球最低税率实施的影响。华侨净利下滑,主要因为利率环境趋于降息,导致净利息收入承压。

首季,华侨净利息收入同比降4%,至23亿4500万元;净利息收益率(NIM)从一年前的2.27%下降至2.04%,降23个基点。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黄梓皓指出,华侨净利息收益率表现逊于另外两家,也不及他的预期。中国银河证券(CGS International)研究部主管林秀琪认为,该行首季平均贷款余额的环比增长3%,或能抵消净利息收益率下滑的影响。

非利息收入首季均表现强劲

不过,三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今年首季均表现强劲。华侨的非利息收入在费用、交易和保险收入的支持下,同比涨10%,至13亿1000万元。

星展的总计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38%,至22亿2400万元。大华的非利息收入,则增7.49%达12亿4800万元。

三家银行出于审慎考量,均增加了准备金的拨备量。

星展第一季增加2亿零500万元的一般准备金(GP),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200万元;华侨的准备金(Allowances)同比上升25%,达2亿1200万元;大华的准备金为2亿9000万元,同比涨幅78%。

大华银行集团首席财务官梁永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坦言,关税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但情况不会比冠病疫情时期更糟糕,当下他们不仅有时间,也有更强劲基本面来应对。

星展:贸易战持续到下半年 贷款需求将受影响

大华是此次唯一暂停发布2025年业绩指引的银行,称要等局势更稳定时才恢复。

星展最新全年指引中,小幅下调商业业务全年非利息收入,至“中高个位数”增长。中国银河国际证券分析师郑伟权认为,这表现出星展的自信。

不过,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提到,若贸易战持续到下半年,贷款需求将受影响;若如此,集团会把资金重新部署到非贷款资产中。星展预计,今年贷款增长约5%至6%。

华侨也维持全年业绩指引不变,但黄碧娟透露,不排除未来修改的可能性。该行预计,今年贷款或实现中个位数增长,约5%。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郭术甯认为,中个位数贷款目标或过于乐观,该行下半年或调整。

黄碧娟在业绩会上说,关税给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对集团贷款规模潜在影响约3%,集中在制造业和大宗商品领域。

黄梓皓在报告中提到,关税战更难预测的是间接影响;增长放缓的影响或在第二季末或下半年才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