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档私宅售价增速逐年放缓,但中档私宅价格持续上升,两者在今年上半年的尺价差距仅1.9%,是有记录以来的新低。分析师指出,更多买家受价格吸引而改投高档私宅市场,今年下半年料会创下销量佳绩。
根据博纳产业(PropNex)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的新非有地私宅销售尺价,与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的同类私宅售价逐年接近。
在今年上半年,新高档私宅的售价中位数为每平方英尺2826元,比中档私宅的2773元尺价只高出1.9%,低于去年全年的21.5%差距,更是不如2015年的38.1%。
若单以今年6月份来看,两者的价格差距为19.7%,低于5月份的22.8%。
博纳产业研究与内容主管黄秀莹受访时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价格差距是自199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吸引买家改而购买高档私宅。
她说,差距缩小表明高档私宅房价涨幅低于中档私宅,一些潜在买家和投资者只需稍微提高购房预算,就可选购核心中央区内的房子。投资者也会认为,这些房子有更高收益率和升值空间。
若只是以每月的尺价中位数来看,高档和中档私宅尺价的差距较大,这是因为受到在同一个月开盘的新项目和售出单位数量的影响,因此半年的尺价中位数,较能更好地反映整个市场情况。
合登集团(Huttons)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也有同样看法。
他受访时说:“精明的投资者看到了核心中央区私宅的购房机会,并在今年第二季抢购了区内不少单位。值得一提的是,超高净值人士买下21 Anderson和Skywaters Residences等超豪华项目中的单位。”
据他统计,第二季有10个非有地私宅单位的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比第一季多出四个。
不久前开盘的傲杰嘉苑(UpperHouse@Orchard Boulevard)和罗奥湾(The Robertson Opus),首个周末分别售出至少53.8%和41%的单位,销售成绩亮眼,反映了高档私宅被视为“更物有所值”的购房选择。
至于这是否会影响中档私宅销量,黄秀莹说,如果定价一直与高档私宅价格相近,可能会影响买家对中档私宅价值的看法。
尽管如此,购买意愿和销售额最终取决于供需情况、市场条件和个别私宅项目的地点。她认为,位于市区边缘的项目和大众私宅会继续吸引到买家,包括组屋提升者。
分析师:高档私宅市场料回暖
高档私宅恢复活跃,受访分析师都认为,这个饱受高额外籍买家额外买方印花税打击的市场,将再次迎来春天。
截至6月的未售单位约3240个,当中包括已开盘和未推出市场的新单位。李思德预测,今年全年售出的新高档私宅数量会超越去年的总数。
SRI研究与数据分析部主管莫汉(Mohan Sandrasegeran)也认为,核心中央区内的住宅不仅被视为豪华住所,还被视为可长期保值的资产。尽管全球经济面临阻力,但这种观念持续支撑市场需求。他认为,高档私宅市场的吸收情况良好,剩余单位不算多。
“市场仍在消化之前的项目,即将推出的优质项目可能会继续受到欢迎,尤其是如果这些项目的地契年限、地理位置和特点具有引人注目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