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雇主与雇员重视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并提供多项资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吸引与留住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尤感挑战。越来越多企业重视职业健康,助员工确定目标、提升技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本文采访六名中小企业雇主与主管,分享他们如何支持员工职业健康,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金山岭饮食集团:当小池里的大鱼

洪启强(右)指出,无论是选择大公司或中小企业,求职者应衡量公司是否能提供学习的潜能和成长的空间。(图/档案照)
洪启强(右)指出,无论是选择大公司或中小企业,求职者应衡量公司是否能提供学习的潜能和成长的空间。(图/档案照)

以当小池里的大鱼为比喻,老板联谊会会长洪启强认为雇员在中小企业中更能近距离从老板身上取经。

洪启强是金山岭饮食集团主席,同时也是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副会长。他认为,在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工作能让员工学习到组织框架和企业结构的部分,但进入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或能有更广泛的学习和发挥空间。

他指出,在中小企业中,员工的工作一般需要涉及更多功能和部门,且由于公司结构没有大企业复杂,往往和创业者老板的距离比较近,有更多机会能从这些创业者身上取经、学习。

延伸阅读

重视培训旗下清洁工 企业提升员工自豪感
重视培训旗下清洁工 企业提升员工自豪感
82岁老板带头学拍TikTok  激励员工不断学习
82岁老板带头学拍TikTok  激励员工不断学习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是要选择在大池里当小鱼,还是在小池中当一条大鱼。我的观察是,大企业中的员工很多或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打工,反而有不少创业者,是从中小企业出来的。”

他也说,企业留不留得住人也视薪金与福利、升值空间、企业文化和人事氛围,以及是否有职业满足感等因素。他觉得,越有本事的员工,重视自身能力是否被肯定以及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大过于到手的薪水。

“无论是选择进大公司或小企业,我的忠告是,薪资只是一部分,应该衡量该公司是否提供学习的潜能和成长空间。”

丽星梦:让员工亲身“体验”服务

吴明发(右四)强调,公司投资人才,才能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投入,发挥所长。(图/受访者提供)
吴明发(右四)强调,公司投资人才,才能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投入,发挥所长。(图/受访者提供)

注重客户服务体验,丽星梦主打让员工“亲身体验”掌握服务标准,同时也提供员工休闲设施,兼顾心理健康和工作乐趣。

丽星梦总裁吴明发指出,为了让员工更了解游轮服务与产品,公司会在他们入职时提供为期一周的迎新培训,并让员工体验游轮上的服务,以掌握顾客体验的标准。

旗下三艘游轮探索星号(Star Navigator)、领航星号(Star Voyager)以及云顶梦号,目前聘有近5000名员工。由于公司业务涉及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因此也提供机会让员工在不同环境下工作,从而开拓视野,提升适应能力,有助于日后的职业发展。

吴明发认为,投资人才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投入,发挥所长,是公司能否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之一。

“员工跳槽不可避免,企业要做大,需要开阔想法。例如,我曾让一名性格很好的客房清洁工转去幕前服务,后来该员工获评为杰出员工。”

为了避免人才流失,他注重提升员工福利与机会,倡导公司与员工一起成长的管理方针。

“我们要照顾员工的身心健康,例如一些游轮上设有员工休闲设施、公司组织运动、在游轮停靠时让员工分批下船参与观光活动等。员工开心,顾客就会开心。”

开新金庄:大刀阔斧改革 三步骤留人才

蓝若瑜(前排左三)认为,中小企业更容易“量身打造”个人的发展路径,且能针对员工的兴趣与特质,为他们设计成长计划,给予自由试错的空间。(图/受访者提供)
蓝若瑜(前排左三)认为,中小企业更容易“量身打造”个人的发展路径,且能针对员工的兴趣与特质,为他们设计成长计划,给予自由试错的空间。(图/受访者提供)

第二代女接班人大刀阔斧改革管理理念,不论工作资历,以员工表现和态度评估绩效,并以高于市价的薪资、绩效奖金和培养企业文化,吸引并留住人才。

开新金庄(Arthesdam Jewellery)成立25年,业务包括将珠宝产品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公司董事兼第二代接班人蓝若瑜刚进入公司时,就发现内部存在分歧,很多资深员工自认为服务多年,应享有‘特殊待遇’,年轻员工却觉得不公平。

她正式接手后,对公司管理理念进行变革,以员工表现和态度评估绩效和贡献,而非一味看重资历。最终,表现突出的年轻雇员,很快获得晋升,一些不太积极的员工开始自我提升,而不愿适应的人,自然选择离开。

公司也采取短期和长期策略来吸引并留住人才。蓝若瑜指出,公司将薪资水平设在高于市价5%至10%的价位,减少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风险,每年拿出20%利润作为绩效奖金,与团队分享成果。

“我们也重视企业文化,例如每个月举办一次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凝聚力。我们投资的不只是能力,还有他们的信心、自尊与归属感。”

公司也会未雨绸缪,提前观察员工潜力,计划让他们成长为下一位领导者的发展道路。

星洲清星工业:采用自动化转型 建立培训机制

莫燕婷是第二代接班人兼公司董事经理。(图/受访者提供)
莫燕婷是第二代接班人兼公司董事经理。(图/受访者提供)

消毒产品公司推进自动化转型,采用全自动仓库系统设备之际,也提倡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竞争力。

星洲清星工业(Freshening Industries)创立于1994年,旗下Zappy品牌的抗菌消毒湿巾更是家喻户晓,销往多国。公司去年正式搬迁至旗舰工厂,采用全自动仓库系统设备,落实一次重大的升级转型。

第二代接班人公司董事经理莫燕婷指出,新设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传统仓储工作中的体力负担。

“我们也没有忽略或淘汰仓库员工,而是让他们接受技能提升,例如培训他们操作全自动系统。”

她认为,为员工提供培训,不仅能保留经验丰富的团队,也确保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具备灵活、可靠的人力支持,真正做到“人”与“技术”同步成长。

“员工的成长与公司目标一致的话,能增强归属感,也能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此外,公司也安排员工参加永续发展、数码转型和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做好准备应对未来挑战。莫燕婷强调,现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员工的技能更新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投资员工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

远东花卉(批发鲜花):初级员工也可参与制定决策

石佩蒒(前排右三)表示,公司努力营造一个让雇员真正乐于工作的职场。(图/受访者提供)
石佩蒒(前排右三)表示,公司努力营造一个让雇员真正乐于工作的职场。(图/受访者提供)

花卉批发公司第三代接班人着重为员工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计划,初级员工也有机会参与制定决策。

远东花卉(批发鲜花)运营和营销部门主管石佩蒒进入家族生意累积经验,一做就是10年。 作为第三代接班人,她认为除了技能培训,公司还需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改善工作环境以及跨部门流动,帮助员工在不同方面有所成长。

“职业健康是需要长期发展的系统,确保员工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倾听和被支持,而非只是接受培训。”

公司相信职业发展计划须根据员工优势和兴趣量身定制。目前,公司提供在职培训、外部技能提升课程,以及参加海外花卉和园艺博览会的机会,让员工拓宽视野,激发创意,提升信心和行业知识。

“我们发现,获得学习机会的员工更可能采取主导权,适应新系统或职责。”

她指出,时下年轻人希望能产生影响,看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正是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

“在我们的公司,一名初级员工可能第一年就能参与产品发布、市场营销创意,甚至是制定决策。对于那些喜欢创造型、适应能力强,并且希望采取行动的年轻人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的环境。”

金源源咖啡:员工幸福感 焙出好品牌

孙昱轩(后排右一)在帮父亲孙利顺(前排右一)打理家族生意。(图/受访者提供)
孙昱轩(后排右一)在帮父亲孙利顺(前排右一)打理家族生意。(图/受访者提供)

金源源咖啡给予“温度”和三大方面投资打造员工的职业健康,提高客户体验与品牌价值。

金源源咖啡制造商品牌策划经理孙昱轩说,中小企业能为员工提供更多“参与感”,员工参与的每个提议、采取的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公司。

“中⼩企业没必要去模仿⼤公司,我们最⼤的优势,就是‘有温度’。”

身为第二代接班人的他强调,员工的能力决定了公司的转型速度。从传统批发到零售、再到跨界品牌合作,每个阶段都需要团队掌握新技能和思维。为了打造员工的职业健康,金源源也对灵活工作安排、优化流程以减少重复低效的工作,以及培养企业文化归属感等多方面进行投资。

“我们相信,职业健康是长期竞争力的一部分。员工的幸福感、投入感,会直接反映在客户体验与品牌价值中。”


精准定位岗位吸引人才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洪煜鼓励企业通过不断转型、按市场趋势重新设计岗位职务,精准定位岗位,吸引人才加入。

他指出,许多中小企业更倾向于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提升技能,这与政府提倡让员工到专门培训机构上课获取资格证书的做法有差距。

洪煜鼓励中小企业在招聘时,可按照市场趋势重新设计岗位职务,并着重加强公司招募岗位的工作描述,从而自然形成迈向打造职业健康的发展方向。

“企业要意识到不断转型的重要性,一步步确定个别岗位所需的技能,才能精准定位,找到适配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目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与数码转型,如果企业能够采纳这些趋势,或可吸引对这些新兴领域感兴趣的人才加入公司。”


三大方法优化人才战略

劳动力发展局指出,企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员工不仅可以降低招聘成本,还能在员工获得新的职业发展道路时,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高度敬业的员工团队有助于达成更好的绩效结果,例如更好的盈利、生产力、更低的缺勤率和更高的员工留任率。

劳发局鼓励雇主在招聘时看重技能而非学历,并在员工身上进行投资,打造职业健康,包括从三方面优化人才战略,以便更好地吸引和挽留人才为公司效劳。

  1. 评估员工技能与业务需求之间的差距,包括分析员工的现有技能与企业未来发展所需技能之间的不足之处。

  2. 规划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填补差距,例如为员工提供提升或转换技能、重新设计岗位职务,以及打造有意义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机会。

  3. 执行招聘与人才管理计划,如利用一系列人才转型计划,协助公司吸引更多人才,并提升人才保留率。

雇主可上网了解劳动力发展局提供的一系列计划,获取相关资讯。

【本文由劳动力发展局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