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临对等关税冲击和地缘政治危机等多重挑战,新加坡的私募股权和私募信贷(PE/PC)生态体系仍显韧性。截至今年6月,我国持牌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已增至1300家,高于2023年的1250家,以及去年的1298家。

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陈圣辉星期三(9月17日)在“超级回报亚洲会议”(SuperReturn Asia)上发表讲话,并透露上述数据。

陈圣辉说,越来越多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正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或区域总部。这一趋势,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此前支持私募市场的努力方向一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22年向私募市场计划(Private Markets Programme)追加投资10亿美元(约12.76亿新元),使支持私募市场投资的总资金规模增加至6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资管业的总资产管理规模(AUM)在2024年底达到4.466万亿美元,增幅12.2%。其中,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以及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的增长最为显著,合计同比增幅约25%。

延伸阅读

私募市场迎新机遇 汉领:资本将流入亚洲增长
私募市场迎新机遇 汉领:资本将流入亚洲增长
东南亚私募今年首季交易26亿元 近半为能源业股权
东南亚私募今年首季交易26亿元 近半为能源业股权

陈圣辉也强调,美国在今年4月初提出的对等关税措施及其后续发展,已改变原有的国际多边贸易格局。同时,中东地区以及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多场热战仍在持续,亚洲部分地区,包括东南亚也面临政治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秩序的动荡,世界格局已不复从前。  

此外,尽管关税风险已显著缓解,金融市场也逐步从先前的动荡中恢复,陈圣辉指出,目前的税率仍高于历史水平,部分行业仍面临不确定的关税前景,尤其是制药业和半导体行业。

因此,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和供应链布局,以应对政策变化。在制定投资和生产决策时,企业也要考虑将关税因素纳入考量,包括产品的地理来源、中间零部件来源和最终出口目的地等。他说:“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与合规成本。”

结构性变化也对私募投资领域带来影响

陈圣辉补充,这些结构性变化也对私募投资领域带来影响。例如,2025年第二季,全球私募股权投资的交易笔数为1760宗,总交易金额约为1041亿美元,分别环比下降12%和29%。

不过,展望未来,陈圣辉认为私募市场已有回温迹象,一些资金正开始加码另类投资。例如,原本在另类资产中配置较低的保险资金,近期也逐渐表现出投资私募股权、私募信贷和基础设施资产等的兴趣。

他还指出,全球私募信贷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达到2.6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9.9%。直接融资预计将成为主要驱动力,其中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预计将和北美地区持平,均为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