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少说一点或可多学一点

读者表示,做教师的应“少讲,精讲,多引导,多启发”,教学生如何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探索。(示意图 / Pixabay)
读者表示,做教师的应“少讲,精讲,多引导,多启发”,教学生如何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探索。(示意图 / Pixabay)

字体大小:

随着中小学年终考试结束,莘莘学子迎来了年底假期。本来只有周末才比较热闹的海边公园,平日尤其是黄昏时分,学生的嬉闹声开始多了起来,海边公园的篮球场和沙滩排球场更是热闹。一天,我运动后坐在篮球场边休息,过不久来了一对中年夫妇和手里拿着篮球的儿子。男孩开始练习投篮,父母只是站在一边看并没参与。看到男孩投了几次都没投进,一旁的父母终于忍不住:“要跳起来,腿要弯一点,手不能抖,要退后一点,要果断一点”,你一句我一句,俨然一副篮球专家的模样。可看身材就知道根本不是运动的料,也没有去给儿子示范一下。

我看着两夫妻轮番轰炸,心想为何不让儿子好好打球呢?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做教师的,上课时是否也像那对夫妻,总担心讲少了,学生就学少了。其实,上课最忌满堂灌,不要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听得更多、学得更好,因为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力,一言堂的教学效果是很有限的。

做教师的应“少讲,精讲,多引导,多启发”,教学生如何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探索。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就像那一家三口,手摸到篮球才知道篮球轻重、速度缓急的是那个孩子,不是他的父母。

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很多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认真备课,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策略的培训和分享。比如早前的行动研究、课例研究和翻转课堂,到近年倡导的线上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和混合式学习,只要教育部提倡,学校紧紧跟上,教师课堂落实,好像那些教学策略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因此充满了各种教学策略,看似教师讲得少了,但学生活动一个接一个,一会儿线上,一会儿线下,又是分组讨论又是同侪互评,还要运用多种科技应用促进学生投入学习,或者让学生思维可见,以检测学生有没有理解或掌握所教的内容。好像不这么做,堂课就落伍了。

其实,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科学性和局限性,教师应尝试新的,但更应在教学中摸索并实践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唯有适合学生,才能给他们带来最好的学习体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少一点,成就指标低一点,给学生多一点静心思考和体悟的时间,学生或许能学得更多更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