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梳理史料为本地电影史补白

字体大小:

本地电影史工作者许永顺多年来热衷于收集及梳理新加坡电影史,并陆续出版了多本相关著作,包括《新加坡电影界纪要1965-1983》《新马电影圈内话旧》《新马华文电影1927-1965》及《战后二十年新马电影工作者名录1945-1965》等。

《新加坡电影界纪要1965-1983》收录了新加坡电影界在1965至1983年间的重点事迹,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年度电影界纪要、电影座谈会讲座论坛篇目、报刊电影文章(部分)篇目。

《新马电影圈内话旧》分为电影院、影片、电影人、专题等部分,所写篇章有《中侨集团(综艺)的戏院,1965-1985》《兀兰新镇的新旧三家戏院》《牛车水人民剧场定期放映电影》《香港银星艺术团在新加坡献艺,1966、1977、1978》《香港银星艺术团在马国献艺,1971》。专题方面包括《大中华电影节专场的资料记录,1965-2014》《新加坡电影界,华文报章资料篇目,1996-2014》《新加坡的电影座谈会、讲座、研讨会,1996-2014》,并附录《新加坡电影界纪要,1965-1983一书补遗》等。

新马艺人赴港拍电影

《新马华文电影1927-1965》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新马电影机构本土影片(1927-1965)”,介绍20部电影,包括《新客》《新加坡之录》《华侨血泪》《幸福之门》《南洋小姐》《海外征魂》《恩情深似海》《狮子城》与《马来亚狂恶》《新嘉坡故事》等。第二章为“南洋色彩新马风情港制影片(1952-1965)”,文章中简介的36部影片包括《槟城艳》《马来亚之恋》《风雨牛车水》《吉隆坡之夜》《独立桥之恋》《马六甲姑娘》等。第三章是“新马人的海外(香港)电影(厦语片)”,记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马艺人庄雪芳、杨佩云、张小凤、上官流云、关新艺、潘秀琼赴港拍电影。

《幸福之门》以南大为故事背景

不说不知,在《新马华文电影1927-1965》所介绍20部本土影片中,较特别的是,《幸福之门》还是以南洋大学为故事背景,取材南洋大学创建之初,一群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为升学问题而彷徨,但在各界热烈支持创建南大声中,他们发起“南大筹募基金”义演,戏中穿插一个女学生的家庭婚姻问题。本书也记录了,1959年12月3日至9日是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倡导的“国民效忠周”。《幸福之门》的影片发行商国际影片有限公司在这期间,在新娱乐与宝石两家戏院公映这部具有本邦意识影片,女主角宋裴华随片登台献艺。国际影片公司在《幸福之门》献映期间还举办“《幸福之门》征文”。学生组,题目二选一:《学生应如何效忠本邦》、《由效忠周步上幸福之门》;公开组题目:《幸福之门观后感》。

《战后二十年,新马电影工作者名录1945-1965》分为两辑,辑一聚焦诞生于1927年的新加坡第一部影片《新客》,共有两篇,包括《影片〈新客〉的随想录》及《新加坡第一部影片〈新客〉》,辑二记录了战后1945至1965年,这20年来新马电影工作者共142位。许永顺在本书序言说:“最大满足感是我有能力、有信心把我们第一、二代电影工作者的生平事迹与贡献记录,抢先从尘封在旧书刊里头一点一滴资料挖掘出来,经过整理而重现在今日读者眼前。”

据许永顺说,有关战后20年新马电影工作者的资料,来自关新艺主编的《大马歌星总鉴》,以及他收藏了三四十年的的数本歌星、歌台专刊,如《仙乐歌台三周年纪念特刊1949》《马来亚歌星·1951》《新春歌星画集,1952》等。许永顺说:“年代太久远了。这些专刊,我们官方图书馆有没有收藏是个问题。如果缺少这几本陈旧刊物,今日我们就很难认识那些电影工作前辈的‘庐山真面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