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峇迪河 穿越“我们”的前世 今生与未来

字体大小:

展廊的灯调暗了下来。深夜吉他版《美丽的梭罗河》(Bengawan Solo)缓缓响起。我们徜徉在峇迪布与服饰的河流,悠悠细数、畅游峇迪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亚洲文明博物馆年度大展“Batik Kita”(我们的峇迪)6月17日开幕,展出108件峇迪布和峇迪服饰,当中有我国国家典藏,超过百多年历史的峇迪文物,也有海内外借展古董峇迪,我国现任与前任总理借展的峇迪衬衫,以及一系列南洋风情的当代与复制峇迪服饰。

这108件展品件件都有穿越时空的“魔力”,让我们凝望到百余年来,不同族群、宗教如何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峇迪制作,用自己的视角来丰富峇迪。它们就像是一道道任意门,任我们穿越时光,细说、畅游我们染织智慧、衣饰文化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我们看见了历史的延展,也在历史的河流看见了“我们大家”。
 

“Batik Kita”策展人李楚琳身后的峇迪展现惊人的多元包容性。左中是爪哇欧亚人的峇迪;左下是1920年代印尼华人作坊的红色峇迪;右边则是绮丽的娘惹峇迪布。(龙国雄摄)

策展人李楚琳的展览“路线”也采用这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思维来设计,从爪哇古国宫廷的峇迪纹饰启程。她说:“我们慢慢地从宫廷走到民间,从民间又可以走到海港的市镇里,看看各种族群怎样用峇迪来融入当地的一个文化。当阿拉伯人或者是华人在爪哇寻觅一个能够用来做生意或者维持生活的技艺时,峇迪就变成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我们可以看到的不只是爪哇人在做峇迪,阿拉伯人、欧亚人、印度人、华人在爪哇都有作坊,所以他们的贡献是把他们文化的元素都带了进来。”

这款国家典藏的峇迪布有超过100年历史,是爪哇皇室庆典上使用的缠腰布。(龙国雄摄)

“Batik Kita”不只让人看到峇迪布的前世和今生。转入内廊,一排排男女人体模型从展廊的一端到另一端,铺展开来,穿戴各色各样,各种民族,各个年代的新马印尼峇迪服饰。这些服饰让大家看到了“我们”。

展览让国人近距离看见李显龙总理与前任总理吴作栋在国庆庆典和重要峰会穿过的4件峇迪衬衫。李楚琳说:“二战后,峇迪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独立运动的风潮起了一种共识。男士们穿峇迪衫树立起东南亚独立的一种形象。峇迪其实就是一种政治的符号。”

我国政要曾穿过的峇迪衬衫。左边两件是李显龙总理借展;右边两件则是前总理1994、1998年穿去APEC峰会的峇迪衫。(龙国雄摄)

1960年代,当峇迪正式登场作为新马和印尼服饰的一个选择之后,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都常会穿着峇迪上街、工作。李楚琳特地请了南洋艺术学院服装设计部门几位老师,以及本地新式旗袍设计师,彤彤友谊商店创办人陈筱云参考旧照片复制出建国一代的里的峇迪服装,呈现给大家。陈筱云用峇迪布诠释的旗袍、衫裤,以及马来设计师,Galeri Totokita的创办人Oniatta Effendi极为独特的创新马来峇迪服饰也在展览展出。李楚琳说:“我们现在见证的是峇迪的另外一个高潮,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历史的冲击下,能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新的作品,感受峇迪制作的活力。”

“Batik Kita”即日展至10月2日。新加坡人与永久居民入场收费12元;旅客与外国居民收费25元。展览时间每日早上10点至晚上7点;星期五则是早上10点至晚上9点。

完整报道:我们的峇迪百年流传 亚洲文明博物馆“我们的峇迪:海港城市的衣着”展览

峇迪在马来人的生活里千变万化,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用途。图左是染上爪夷文班顿诗的峇迪披肩,右边则是葬礼用的可兰经文峇迪布。(龙国雄摄)
这种梭罗的三色峇迪是当地华人的作品,取名为“三国演义”其实是点出华人结合当地蜡染传统的“三色演绎”。(龙国雄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