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gestural brush-strokes)是绘画术语,指以自由大胆以及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与方式作画,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是东方美学理念。

西方艺术传统不注重用笔,直至百多年前,欧美从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派代表画家都受到东方影响,将笔法线条和动态手势概念推广到全世界,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重要的发展趋势。

集菁艺社举办“白云无尽时:林子平,王瑾,庄声涛”大型联展。画廊总监何劭斌受访时说,此展从新加坡三位艺术家——林子平、王瑾和庄声涛共103幅画作中,探索他们如何汲取中国线条笔法,融入一己画风中。

林子平:从写实到抽象线条

103岁书画家林子平以水墨著称,油画较少人知,本次展出的15幅油画作于1950年代至2000年代后期,出自私人收藏。

林子平的艺术从书法出发,中正中学时期打下基础。他自1940年代起,受叶之威和刘抗等老师的影响,激发对油画的兴趣,1950年代担任新民中学校长时,积极画油画。

延伸阅读

画家范昌乾及门生 “续墨”联展山水花鸟
画家范昌乾及门生  “续墨”联展山水花鸟

这次的参展作品,旧风景、甘榜生活和老树等主题反复出现,技法不断变化。作于1950年代的《无题(中华总商会)》油画,写实笔触中规中矩。1980年代的新加坡河,笔触比较放松,线条用笔更明显。1990年代的峇厘岛海神庙等作品,利用色彩与线条营造氛围意境。2000年代的老树系列,线条成为主体,趋向抽象、混沌,用色浑厚朴实,比如《泰国树木》(2002)。2米大画《克拉码头》(2007)的线条与色彩融化成码头黄昏的氛围情境。

林子平说过:“我的画是线条的艺术。万事万物都可归纳在线条上,在线条中追求质感与意境。”

林子平作于1950年代的写实油画《无题(中华总商会)》。(集菁艺社提供)
林子平作于1950年代的写实油画《无题(中华总商会)》。(集菁艺社提供)
林子平油画以线条勾勒甘榜生活风光。(集菁艺社提供)
林子平油画以线条勾勒甘榜生活风光。(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色域技法与水墨融合

艺术家王瑾(82岁)在新加坡出生长大,父母是在上海受教育的教育家,精通中国历史和文人艺术。王瑾师从陈文希学习水墨和油画,对中国水墨和书法美学有深厚敬意,一直是其艺术身份的基石。

本次展出1960年代至2000年代50件作品,凸显了王瑾长期将西方色域技法与中国水墨表现手法相结合。莲花是一大主题,王瑾在实验纸本上用油彩画莲花,1990年代的一组莲花小品,营造出幽暗中莲花的高光绽放,充满水墨意境与韵味。巨幅纸本莲花油彩如同笔墨线条,挥写出一荷塘的颓败,几朵莲花的亭立。帆布油画上的荷花色彩饱满,运用色域与线条描绘荷叶连成天。长达2.74米的《无题》(2008)更是色域与水墨无缝交融之杰作。

王瑾将母亲的书法片段拼贴融入自己的油画《抽象》(1965)中。(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将母亲的书法片段拼贴融入自己的油画《抽象》(1965)中。(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胶彩画《玻璃窗后面》(2024)的汉堡包肉块夹层看似肉体,以色域分割画面。(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胶彩画《玻璃窗后面》(2024)的汉堡包肉块夹层看似肉体,以色域分割画面。(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长达2.74米的《无题》(2008)是色域与水墨无缝交融之杰作。(集菁艺社提供)
王瑾长达2.74米的《无题》(2008)是色域与水墨无缝交融之杰作。(集菁艺社提供)

汉堡、肉体、裸体是王瑾另一绘画主题。有一组纸本油画裸体小品,表现室内的女性神游在内在宇宙。反映人类无穷欲望的汉堡系列仍在创新,胶彩画《欲望》(2010)的汉堡包层叠远看似风景。《玻璃窗后面》(2024)的汉堡包肉块夹层看似肉体,以色域分割画面。王瑾画裸体者在床上吃肉,人的欲望与肉铺上的肉块相互重叠,胶彩的手势动态离不开线条。

庄声涛:当代文人水墨的抽象韵律

生于中国潮州,11岁移居新加坡,1997年隐居苏州至今的庄声涛(80岁),读过南洋美专(现南洋艺术学院),师从施香沱学习水墨画和书法。本次展出他从1970年代初到2010年代37件水墨,出自私人收藏。1970年代作品体现出他将传统文人画移植到现代中国语境的尝试,包括采用海派绘画技法和山水画传统来表现在地环境和建筑,比如《无题》(1977)。

庄声涛早期水墨《无题》(1977)以海派写在地风貌。(集菁艺社提供)
庄声涛早期水墨《无题》(1977)以海派写在地风貌。(集菁艺社提供)
庄声涛纸本水墨《蓝》(2005)用印度墨创作。(集菁艺社提供)
庄声涛纸本水墨《蓝》(2005)用印度墨创作。(集菁艺社提供)
庄声涛的书法与水墨充满节奏感。(集菁艺社提供)
庄声涛的书法与水墨充满节奏感。(集菁艺社提供)

考获南洋大学中文系硕士的庄声涛自1980年代起,踏上了巴黎、纽约和西雅图的学习之旅,画风自1990年代出现大变化,趋向当代抽象。他的抽象水墨画本质上是自然的诗篇,作品没有呈现景观的特征,而是将自然的物理本质提炼为运动、节奏和氛围。他在当代水墨语言中保留单色,通过写意笔法、色调变化、线性和空间来探索中国水墨的复杂性。

水墨书法的核心是移动中的冥想状态,庄声涛书法往往跑出框外,突破空间,靠线条与力道,以旋律组织起来。庄声涛说过,线条的感觉和运用就像音乐。他站着画,跑动着、移动着画。1990年代水墨画《交响乐系列》的泼墨与挥毫,洒脱纵逸,充满节奏、韵律与动态。后期作品线条一气呵成,淋漓尽致,肥美多汁,构图不循常规,尽显大写意的恣意。

何劭斌认为,新加坡的文化构成为中西合并,坚信书画同源的林子平,油画技法着重线条表达,在观念上是西方的。留学纽约的王瑾,创作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但其构图的简笔带东方味道。王瑾特崇拜八大山人,将其构图融入西画中,画中线条也受书法美学影响。庄声涛的当代抽象乍看之下很西方,但其内在精神是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延伸,很有诗意与朦胧美感。

展览已开始,展至6月23日,每日中午12时至晚上7时,地点在Artspace@Helutrans(39 Keppel Road, #01-05,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S089065),入场免费。